中纪央媒网报道 2023年7月,来沪工作的王先生租下宝山区一套月租金3400元的房屋,签约次日却发现关闭窗户后室内空气刺鼻。得知房屋半月前刚装修,且妻子正备孕,他当即向房东郭女士提出退租,遭拒后自行委托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甲醛浓度达0.20mg/m³,远超国家标准0.08mg/m³。
郭女士以签约时已告知“新装修”为由拒绝退款,称退租需扣租金与3400元保证金。王先生发送检测报告要求解约,对方仍坚持“单方解约赔违约金”。协商无果后,王先生诉至宝山法院,主张解除合同并返还费用。
庭审中,郭女士提交5个月后自行委托的检测报告,显示甲醛含量合格,但法院指出,甲醛挥发性强,时隔数月的检测无法反映争议时的真实情况。法院审理认为,出租方负有提供符合居住条件房屋的义务,王先生因担心健康提出解约合理,且房东在原告提出解约后未及时收回房屋,租金损失应自行承担。
最终法院判决郭女士返还租金、保证金共6800元。面对“二房东如何赚钱”的疑问,法官释法:“庆幸未造成健康损害,若家人居住其中,你会如何选择?”此后郭女士在另案中主动配合调解,坦言“信任法官”。如今王先生孩子已一岁多,他感慨:“公正司法守护了家人健康。”此案以直白判决诠释法律精神——居住安全重于合同条款,让冰冷法条有了温度。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