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近年来,《浪浪山小妖怪》《长安三万里》《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国产动画电影凭借浓郁的传统文化底蕴,屡屡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这些作品以中式美学为钥,唤醒观众骨子里的文化亲近感,更将这份认同转化为对传统的主动关注与传播热情,成为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生动注脚。
传统文化的魅力,藏在创作的细节肌理中。《浪浪山小妖怪》依托《西游记》另辟蹊径,将大同浑源永安禅寺、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等山西古建化为“战场”与“秘境”;《长安三万里》以盛唐风貌为卷,让杜甫、王维等诗人群像与《将进酒》等名篇跃然银幕;《聊斋:兰若寺》则串联《聂小倩》《画皮》等民间故事,让经典IP焕发新生。从敦煌壁画风格的妖怪造型,到京剧扮相的服饰细节,从“温水煮青蛙”的典故巧融,到唢呐、竹笛的传统音韵,文化元素不再是孤立符号,而是成为叙事的有机组成。
更值得关注的是,传统文化在动画中已超越简单复刻,升华为贯穿创作的精神主线。《长安三万里》中的“长安”,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高适、李白心中“理想之地”的象征,承载着对理想的执着追寻;《罗小黑战记2》构建的“人妖共存”奇幻世界,延续《山海经》“万物有灵”的东方想象,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思。正如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孙平所言,当代动画通过“符号转译、技术驯化与叙事变奏”,让传统文化基因重组为能引发当代观众情感共振的“新生命体”——哪吒的反叛精神、孙悟空的英雄觉醒、小妖怪的追梦历程,都与当下年轻人的心灵世界同频。
传统IP的持续焕活,离不开艺术创新与科技赋能。3D建模高精度还原玉虚宫、兰若寺的斗拱飞檐,数字音频技术捕捉传统乐器的细腻韵味,让千年文化在银幕上“活”起来;而“年轻化表达”更让经典形象贴近时代——哪吒保留神话基因却添叛逆个性,孙悟空兼具英雄气概与人性温度。正如“哪吒”系列导演饺子所言,传统文化是创作的“巨大宝藏”,唯有以现代视角挖掘、用创新手法演绎,才能让民族美学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从《大圣归来》到《浪浪山小妖怪》,国产动画电影正以传统文化为根、以创新为翼,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书写着属于中国的动画叙事,也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