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代治水智慧 构建韧性城市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550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中纪央媒网报道  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成为重要课题。古代治水实践中水城共生的生态智慧,为当代城市统筹水资源利用与防灾减灾提供了深刻启示。

因势利导:顺应自然脉络

古人治水强调“疏川导滞”,如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皆体现对自然环境的尊重。这种智慧启示现代城市规划需顺应地形水系,避免大规模改造自然。陕西汉中保留汉江原生态岸线守护南水北调水质,浙江生态治水注重资源本底优化城乡布局,均是“人-水-城”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

水土并治:实现动态平衡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的古老理念,揭示水土协同的重要性。唐宋太湖塘浦圩田“挖土疏渠、淤土筑堤”,明代“束水攻沙”治理黄河,清代凉水河疏浚“淤泥辟田”,皆达成水土动态平衡。现代城市建设应摒弃“水-土”分离模式,通过恢复河道自然功能,利用自然能动性实现协同调控。

蓄水调洪:化害为利之策

古人早有“蓄泄兼资,旱涝有备”的认识,春秋芍陂、西汉贾让“治河三策”、北宋木兰陂等,均为蓄水调洪典范。这一智慧启发现代“海绵城市”建设,如华南圭先生曾提出以昆明湖为北京雨洪“总潴之处”。如今我国推进蓄滞洪区综合治理,22座“国际湿地城市”居全球首位,正是对传统智慧的创新传承。

世异时移,治水之道常青。传承“因势利导、水土并治、蓄水调洪”的生态智慧,在实践中创新发展,方能续写人水和谐的城市建设新篇章,为韧性城市构建注入历史智慧与时代活力。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公告/易动市县决策网工作证全部作废(2025年8月28日之前的)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七夕嬉水度佳节 保亭以水为媒“浇”友乐翻天 深圳政协召开“一起来商量”座谈会 为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建言献策
京城胡同焕新记:千年文脉与现代烟火的交响 黎族文化引客来 茶旅融合促振兴 夏季孩子情绪管理:理解诱因与科学引导 香港成立“体育管治诚信联盟” 多方协作提升体育总会管治水平 租到“甲醛房”退租遇阻 法院判决:房东须返还租金保证金
七夕临近成都“浪漫经济”升温 餐饮鲜花预订量激增 红色根脉绵延处,老区振兴起新程 京山“网球育人”:小球转动县域体教融合新样本 中式美学唤醒文化共鸣: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创新之路 柳梧铁路引入AI智能技术 打造"智检+管控"施工新模式
刚柔并济守匠心 文旅融合焕新生——白玉河坡非遗园区开园启新程 云南民航发展史馆昆明开馆 百年航空史见证边陲担当 莎车老城:非遗“活态”传承点亮文旅新图景 天津中欧(中亚)班列高效运行 构建上合组织成员国物流新通道 柳州:“水质冠军”柳江激活生态经济双引擎
国防部:赖清德当局对美方予取予求掏空台湾 多领域势头良好 澳门经济动能澎湃 江西铅山英将乡举行2025年“情系学子 筑梦启航”金秋助学助学金发放仪式 湖北老河口:循环经济激活返乡创业潮 1.3万人家门口实现"乐业" 2025暑期少儿阅读观察:自主选择成主流 兴趣导向引趋势
传承古代治水智慧 构建韧性城市 侨心酿紫梦:宁夏戈壁上的“葡萄酒高地”如何香飘世界 郧西七夕:非遗技艺里的千年“巧”思与烟火气 广州黄埔启动湾区文化出海基地 同步发布“湾区杯”AI创作大赛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大型真菌新物种“花坪暗盘菌”
铁血丹心映山河——襄阳抗战记忆与时代新生 宁夏枸杞领跑全球标准 小红果书写百亿产业传奇 中国女排3:0横扫多米尼加 世锦赛三战全胜锁定小组头名 16强将战法国 山西非遗好物首发暨夏季消费季成果展在大同举办 《有朵云像你》首映礼启幕 奇幻爱情诠释“爱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