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智能无人车应用领域迈上新台阶。据交通运输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上路运行的功能型无人车总量已突破800辆,覆盖的运营路网里程超过1800公里。其中,环卫与物流成为两大核心应用场景。
在环卫领域,深圳无人清扫车辆的应用已形成显著规模,总量逾400辆。以罗湖区实践为例,该区为提升环卫作业智能化水平,于今年上半年引进了包括51台无人智能清扫设备和19台大型智能驾驶洗扫车在内的先进设备。这些智能装备现已覆盖全区10个街道的13个精细化作业示范区。运营数据显示,这些区域的每日作业里程增长了3倍,整体作业效率提升高达30%以上。
物流领域的创新同样引人注目。当前,超过400辆无人物流配送车已活跃在深圳各区,构建起全国首个市域级智能物流网络。这一网络开通了近700条配送线路,特别包含16条连接不同行政区的跨区干线,大幅提升了福田、龙岗、龙华等区域间的快递时效。无人配送已深度融入短途货运、快递末端服务、零售以及商超订单履约等多个商业环节。深圳更前瞻性地提出在2025年共建“无人物流测试阶段2.0时代”,推动车辆规模化、运营规范化、业务商业化及系统网联化发展,力争年内实现千辆级的落地目标。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深圳率先探索实践了“公交+物流+无人车”的融合创新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公交公司在场站资源、管理网络以及人员体系方面的优势,借助“网格化场站管理”,将无人配送车的充换电、停放调度、应急保障等环节整合进日常巡检,实现统一高效管理。依托公交场站,无人配送系统与无人机投递的空地协同发展亦有望提速。据深莞顺丰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正探讨将符合条件的公交场站屋顶或空地改造为物流无人机起降点。
两大场景合计超过800辆无人车的规模运行,意味着深圳街头每10分钟就有一辆完成配送或清洁作业。这庞大应用体系的背后,“三级安全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企业申报—路网评估—多部门联合评审”的层层把关,成为无人车安全上路的关键举措,相当于为开放路网安装了“安全阀”。
此外,深圳成功上线并运行了全国首个功能型无人车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五大核心功能模块,为全市范围内运行的功能型无人车提供了全流程、全域性的智慧监管技术支撑,有效护航智能交通新业态发展。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