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热浪席卷全国,一批拥有清凉资源的目的地正成为旅居新宠。不同于走马观花的旅行,旅居者深入山川村落,沉浸式感受风土人情。在云南建水,这座滇南小城依托四季温润的气候优势,吸引游客慢享"松弛时光"。传统旅馆升级为全包式旅居酒店,暑期入住常以月计,悠闲氛围已成常态。
聚焦建水团山村,明清古建群落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独特形制,诉说着多民族建筑智慧。为平衡文旅开发与原生态保护,村子创新采用"村企共治"模式——村委会引入专业公司运营,村民全员参与服务。昔日的宁静村落如今热闹非凡:乡亲变身文旅从业者,游客则成了"临时村民"。仅2025年上半年,所在的西庄镇便吸纳近2万旅居客。
这些远道而来的"新居民"不仅带来消费活力,更贡献创新思路。在紫陶之乡碗窑村,3500余名国内外陶艺工作者齐聚,边创作边旅居,成为"新建水人"。从旅居到定居的产业闭环已然形成:2024年建水旅居客突破12万人次,消费额达9.6亿元;2025上半年更迎来7.65万人次、11.09亿元消费的强劲增长。
政策层面同步发力。云南省文旅厅出台《旅居发展政府负面清单》,以"十支持十禁止"精准护航产业,确保旅居者安心舒心。
跨越1900公里,河南栾川正演绎另一幕"清凉剧本"。老君山2217米的海拔营造出20℃夏日秘境,摄影爱好者络绎不绝。暑期日均客流1.5万,周末突破3万,亲子家庭尤其青睐竹海野生动物园:空调与喷雾系统双管齐下,既保障大熊猫清凉度夏,也让游客惬意观赏。
重渡沟景区将山水资源与非遗活化结合,日均上演110余场非遗展演,纺织院、土陶坊等10处体验空间让文化触手可及。曾在重渡沟旅居的吕竹林,如今已是植物染工坊主理人,"把爱好变事业"的转型故事在此不断上演。景区暑期日均客流过9000,民宿入住率超85%。
康养旅居在栾川同样蓬勃。陶湾南沟打造运动养生主题目的地,养子沟村则成为"银发族"避暑胜地——20人组成的70岁"候鸟团"年年来此,视其为第二家园。村中民宿对长住客提供半价,夏季常一床难求。据村支书王太峰介绍,暑期单日接待量近5000人次,年接待超20万已成常态。
目前栾川已培育30余处文旅新业态、50多个乡村旅游点及300余家精品民宿。凭借21℃的天然优势,当地正加速串联"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让旅居经济真正成为富民支柱产业。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