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世界运动会即将在成都隆重开幕。确保赛事顺利进行的各项设施已全部就绪,27处竞赛场馆(场地)均处于高效可用状态,处处展现着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的赛会精神。
本次世运会赛事安排丰富多元,34个大项、60个分项、256个小项将接连上演。观众们既能领略蕴含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武术、龙舟、地掷球等项目,也可欣赏跑酷、飞盘、无人机竞速等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新兴运动,充分感受“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的魅力。
在筹备策略上,成都严格践行“能改不建”原则。所有27个竞赛场地均通过对现有设施的改造或搭建临时设施来完成建设,杜绝了盲目新建。改造过程更是全面考量了赛事需求和赛后长远利用,选材突出绿色环保,优先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施工方式上普遍采取装配式、标准化建设模式,高效集约地进行安装施工,力求资源利用最大化。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27个场地中,有15个场地设在户外环境中。它们或依托公园、公开水域改建临时设施,或巧妙地设置在草地、沙滩等自然环境中。这种创新做法将激烈的体育赛事与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优美环境无缝衔接,实现了运动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成都桂溪生态公园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这里将承办掷准飞盘项目的比赛,其赛场建设严格遵循“能借不租、能租不买”的精简之道。公园的草地上看似自然“长出”了必要的比赛帐篷和看台。赛事之后,所有临时装置和设备将被及时移除,公园将迅速恢复原本宁静优美的原貌,体现了对环境的充分尊重与可持续利用。
成都体育学院场馆中心将承担飞盘(团队)、地掷球、潜水和救生四项重要赛事的组织工作。踏入其游泳馆,湛蓝清澈的水面与蓝白相间的观众座椅营造出清爽怡人的竞赛氛围。这只是其中精心设计的众多细节之一,整个中心都贯彻着“一馆一策”的精算理念和鲜明的绿色低碳导向。
“我们始终坚持‘能借不租、能租不买’的原则。” 成都体育学院场馆中心执行副主任兰仁钦介绍道。像UPS(不间断电源)、扩声系统、棚房、帐篷、电缆等重要设备,场馆一律采用租赁方式解决。此举不仅大大压降了资金投入,更有效减少了因建材生产及长途运输而产生的碳排放。他特别提到:“场馆空间设计的灵活性也是赛后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大量使用可折叠桌椅等可转换设施,极大提升了空间使用的兼容性和效率。赛事期间使用的LED大屏、专业灯光系统等,在世运会闭幕后,将直接服务于学校日常体育教学,真正做到了一次投入,长期受益,持续创造价值。”
在临建设施的循环利用上,四川省体育馆是另一个榜样。该馆将承办泰拳和自由搏击项目。场馆业务科副科长谭冰潇表示:“我们充分利用了不久前举行的2024年(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所使用的临时设施,大幅减少了新板房的搭建量,节约办赛非常显著。这次临建工程复用了近500平方米的原有设施。”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