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未成年人出行场景增多,与之相伴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驾驶机动车须年满18周岁并考取相应驾驶证。然而,未成年人违规驾驶电动车或机动车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未成年人违规驾驶为何屡禁难止?
成长路上的危险“快车”
今年以来,已有多地陆续通报未成年人违规驾驶电动车或机动车的行为。
7月16日早晨,未成年男生小龙(化名)驾驶二轮摩托车在西部某地一处隧道内,撞上一辆货车,导致他和另一未成年人受伤。
6月29日,湖南邵阳县一名13岁的初中生驾驶电动车搭载一名11岁的小学生,在公路上左转时与一辆小型普通客车相撞。据当地交警通报,事故造成二人不同程度受伤。
2024年7月7日,贵州某地也发生一起道路运输事故,一名时年14岁的女生驾驶二轮摩托车搭载3名未成年人与一辆轻型厢式货车相撞。事故造成1名摩托车乘车人死亡,摩托车驾驶者及另外两名乘车人受伤。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的事故案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近几年,不满12周岁骑行自行车与不满16周岁骑行电动自行车分别占骑行事故的7.5%和10.3%。
受访交警介绍,不少未成年人还存在不戴头盔、超载、逆行等不规范驾驶行为,加之判断、应对和处置紧急情况的能力不足,更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今年5月某天中午时分,在西部一乡镇中学附近,多人同乘一辆电瓶车,其中几名学生身穿校服。除驾驶者外,有人蹲在脚踏板上,有人坐在驾驶者后方,1人蹲在尾架上,另有2人站在车身两侧架子上,几人均未佩戴头盔。
2025年5月,在西部某乡镇中学附近,多名未成年人同乘一辆电瓶车。
隐患从何而来?
2024年上半年,西部某地检察院在依法介入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时发现,当地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存在违规向未成年人出租车辆的行为。
“我们进行类案排查发现,我院办理的6起案件均存在未成年人租车从事犯罪活动的情况。”该院一名检察官说,一些租车公司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违规将车租给未成年人。
调查发现,车辆获取渠道便捷是未成年人违规驾驶问题的原因之一。除租车外,一些未成年人还会通过网购或购买二手车获取车辆。
西部某地一名交警介绍,查处的案件中,超过50%的未成年人驾驶的车辆为购买所得,“有的家长还会给孩子买电动车作为奖励,只想到满足孩子的要求,没考虑孩子能不能骑”。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儿童电动摩托车、儿童电动自行车、儿童燃油摩托车等都可随意购买。一家店铺的客服在介绍一款成人电动车时表示,小孩也可以骑。记者尝试下单时,商家未提出核验身份信息。
一些共享电动车公司会在车身标注“16岁以下禁止使用”,但不会核验扫码人的年龄信息,也给未成年人违规获取车辆提供了便利。
监管不力是未成年人违规驾驶问题的另一主因。据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研究,60%以上涉及未成年人伤亡的交通事故当中,都存在监护人监管不力的问题。
一些受访交警和班主任反映,每逢周末或放假都会专门提醒学生,不能违规驾驶车辆,但劝导效果并不理想。部分中学生说,假期要去课外培训,或去同学家玩,比起坐公交和打车,骑电瓶车更方便。还有不少家长对不满16岁的孩子骑电瓶车持默许态度。
安全不容侥幸 乱象亟待刹车
出行安全无小事。如何织牢防控网,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安全?
西部某地检察院一名检察官说,相关部门应牵头建立效率更高的全链条式整治机制,要在电动车的生产、销售、登记、上路、停放等环节,进行多部门、全流程联合监管。相关部门要加强普法和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商家违规向未成年人出租机动车及出售电动车的行为。
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安全宣传科科长李悦郡认为,作为车辆的租赁方和管理者,汽车租赁公司和共享电动车平台应当审核租赁人的相关信息,有效阻止未成年人违规获取车辆。
此外,共享电动车平台要进行系统升级,在用户注册、登录、开锁等环节增设“人脸识别”功能,防止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账号租用车辆,从技术层面堵住漏洞。
专家建议,交警部门可与相关部门联动,通过“线上”精准锁定与“线下”精准查缉,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违规驾驶行为整治,以学校校纪校规处理为主、公安机关处罚为辅,加大通报学生交通违法行为力度,强化警示教育。
受访对象表示,部分参与交通出行活动的成年人安全意识不强、驾驶过程中存在其他危险行为、在未成年人经常活动的地段行车时警惕意识不足,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减少未成年人骑行事故,也需加强成年人交通安全教育,为青少年平安成长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