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四万人的烟火气,守护千年活态传承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4342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怀抱中的阆中古城,已历经2300余年岁月沧桑。诗人陆游曾留下“却望城郭如丹青”的诗句,描绘其山围四面、水绕三方的独特风貌。山、水、城在这里和谐相融。

1986年,阆中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古城内生活着4万多居民,他们平凡的日常烟火气,正是古城千年生机的延续。人与城相契相守,与城中93条井字形街巷、270多座民居院落一起,传承着文脉保护的“密码”,铺展出一幅生动的活态文化长卷。

ca364273189f95b30a0a5fc8af4304ec.jpeg

古城保护:动态“生长”而非静态封存

《说文解字》载:“阆,门高也。”阆中地形山四合、水三面环绕,形如高门,自古便是“山水形胜之地”。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秦惠文王置阆中县,此名沿用至今,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蜀将张飞曾镇守于此。

“‘阆中’二字本身就是活态传承的体现,”阆中古城保护专家柯敏指出,“它是一座体现传统营城智慧和人居理念的典范。”城中街巷呈规整的井字形棋盘状分布,主街宽度统一,巧妙利用嘉陵江曲流地形,是古人营造水平的见证。

上世纪90年代,城市化浪潮下,古城面积萎缩,居民疾呼保护。立法立规迫在眉睫。2004年,《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通过,2019年修订后,保护范围大幅拓展。阆中先后编制多项保护规划,出台维修规范和管理办法,建立古城保护名录库,将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非遗等悉数纳入。

“禁止裁弯取直街巷”、“禁止擅自升高建筑物”、“尊重历史、修旧如旧”成为刚性准则。阆中市原文物局副局长刘富立强调:“对阆中的保护认识经历了转变,核心是让其动态‘生长’,守护好这份活态遗产。”如今,古城保护已从“要我保护”转变为“我要保护”,人人都是守护者。古城内,500余年的黄葛树枝繁叶茂,张飞牛肉、白糖蒸馍等传统美食飘香,居民晾晒的衣物、打理的花台,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

留住人:烟火气是古城的灵魂

清晨,古城管星街的早市率先苏醒,蔬果沿街铺满,居民熙攘采购。“古城保护,要保持历史的原真性和生活的延续性,”刘富立说。无市井,何来古城?留住城,更要留住人。

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保护管理科科长王君梅介绍,古城内有5所幼儿园、中小学,3个农贸市场及农贸街,300余家家庭小作坊。“我们坚持‘不迁学校、不迁居民、不迁市场作坊’,守护宜居宜学宜游的生活,用烟火气留住人。”

改善居住条件是留住人的基础。54岁的“原住民”龚凉清回忆,早年住古城条件艰苦。近年来,阆中在严格保护肌理风貌前提下启动“微改造、精提升”:改造破损路面、旱厕,升级水电气网,引入智慧消防,配套停车场和街角休憩点。龚凉清所在的笔向街39号阆中书院,由老丝绸厂宿舍改造而来,外观格局依旧,内部融入现代便利,如今成为文化展示与交流空间。

居民在古城中编织着生机。土生土长的苟全华经营着一家扎染特色民宿客栈。“20间客房保留了老院子的魂,融入了传统韵味,客人还能体验扎染。”曾在古城做导游的她认为,每家客栈讲好自己的文化故事,能放大阆中的魅力。在引导下,“前店后厂、前铺后居”模式在古城普及,“一店一招一特色,一家一院一文化”,上万人吃上了“旅游饭”。

古城也吸引着“新阆中人”。山东姑娘翟树玲经营一家以书为主题的客栈,其“以书换宿”的点子让客栈藏书丰富。更惊喜的是,客栈内还修复保护了一段古城墙,“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在传承历史。”翟树玲说。

赋神韵:文化是传承的内核

2004年,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落下闳小行星”,纪念这位诞生于阆中的西汉天文学家。他参与创制的《太初历》,奠定了春节的基础。2024年,“春节”申遗成功。

在古城武庙街张家院子,77岁的张忠和已扮演“春节老人”14年。每逢春节,他便盛装为居民游客送上祝福。春节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天文文化、蜀道文化在此交融,构成古城厚重的精神底蕴。如今,更多传统文化新场景、新业态在古城集聚:

· 保宁醋文化博览园,游客可体验非遗酿造工艺。

· 丝毯织造技艺传习中心,老师傅向研学学生展示“手工打结”绝活。

· 夜游嘉陵江的实景演出《客来阆中》,以杜甫游阆中为主线,融合歌舞与灯光。

· 旅拍店依托古城古建,让游客身着汉服梦回千年,“汉服纪”活动已连办三年。

“有形的保护让古城有神,必须靠文化赋予其精神内核。”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局长张玉杰强调。

古城南街五十四号中院的“杏庭”,院主冶青(祖籍阆中)将其打造成公益文化空间,举办展览、沙龙、读书会等,助力古城文化传播。像她这样守护、探索古城的人还有很多。古城从容生长,安放乡愁,承载梦想。

冶青常听父辈提起一条名为“水巷子”的窄街,“穿过小巷就能走到江边”。循着地图探访,青苔石板路尽头,山形水势依旧。

阆山高,阆水长。古树下坝坝茶摊,故人游人相聚;城中中天楼连通四方,人们讲述过往,谈论当下,畅想未来。一座古城,流淌着人城相契的故事,延续着传统与现代的脉络,生生不息。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声明 关于冒充我司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江苏治水兴水谱写人水和谐新篇章 国泰集团将开通香港至长沙直航 内地航点增至24个
宁夏发布葡萄酒产业空间规划 2030年剑指千亿综合效益 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覆盖132国 区域金融合作深化 山西桥沟村西梅迎丰收 特色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山西乡宁:一块空心月饼里的产业转型大文章 醉驾治理新动向:使用“智驾神器”同样构成犯罪
电影《731》观影人次突破4000万 多国上映引关注 深理工周年校庆签四项合作协议 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安徽启动百场戏曲惠民展演 推"观演+游览"新体验 申城光影节点亮多元消费新场景 郑钦文中网复出之旅因伤止步 主场奋战士气可嘉
中秋国庆假期消费观察:文化驱动型消费成新亮点 赣苏携手谱新篇 继往开来征新程 老宅生金,闲田结果:土地改革绘就乡村共富图景 长治长子县:212 亩潞党参基地成 “富民田” 留守村民家门口挣 “稳稳的幸福” 双节杭州口岸出入境预计 11.5 万人次 4 天单日客流将超 1.5 万
安徽 “十四五” 开放成果显著:吸引 99 家境外世界 500 强,700 余皖企出海布局 山东深耕蓝色经济 科技创新激活海洋发展新动能 全国首个高铁主题互动科技馆青岛开放 长江首艘光伏游轮启航 开启绿色航运新篇章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水利设施体系 惠及人口超6亿
电影《浪浪人生》北京首映 主创分享温暖家庭力量 上海大学生旅游节焕新启幕 青春活力闪耀复兴岛 福建传统折子戏展演落幕 稀有剧种焕发新生机 永福罗汉果飘香海外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两岸同胞宁德共庆中秋 文化交流深化血脉亲情
杭州西湖区创新涉外普法 打造国际化法治服务新模式 WTT中国大满贯赛开幕 孙颖莎王楚钦强势晋级 “绿幕直播间”造假成风,虚拟背景冒充源头工厂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通车,“横竖”创世界纪录 排练11个月打磨精品!雷剧《苏子与罗湖》9月29日公演 剑指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