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截至2024年底,全国建成水库9.5万座、堤防31.8万公里,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直接保护6.6亿人口免受洪水威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成就。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水利投资创历史新高
"十四五"期间,我国水利建设投入持续加大。2022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并连续三年创下历史纪录。2024年完成投资达13529亿元,预计整个"十四五"期间水利建设总投资将超过5.4万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在此期间,全国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水利基础设施的布局、结构和系统集成得到全面优化。目前,我国已建成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为保障国家水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我国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不断完善,现有水库总防洪库容达1856亿立方米,国家蓄滞洪区总容积1090亿立方米,水文监测站点13.3万处。这些设施在防御洪水灾害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十四五"以来,我国成功应对了3981条河流的超警洪水,其中223条河流出现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同时,有效缓解了长江、珠江等流域的严重旱情,保障了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需求。在此期间,洪涝灾害损失占GDP比例由0.28%降至0.18%。
河湖生态持续改善
通过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一批重要河流重现生机。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断流27年的西辽河、断流26年的永定河等河流实现全线贯通。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8.6%。
海河流域治理成效显著,30条断流河流恢复流动,京津冀地区地下水位明显回升,102眼干涸泉眼重新涌水。预计"十四五"期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3%。
节水用水效率提升
在水资源集约利用方面,我国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体系。尽管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粮食连年丰收,但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7.7%和23.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65提高到0.58,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随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成,我国应对水旱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这一成就不仅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水资源刚性约束下,我国用水效率持续提升,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水资源管理进入新阶段,为全球水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