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即将在8月13日于浙江湖州开幕。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诞生之地,湖州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出显著创新。本次探访聚焦于当地的三个核心领域:航空技术创新、数字化平台应用和能源系统升级,这些成果将助力大会深入探讨低碳未来。
在科研创新领域,记者走访了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亲见一系列创新产品。例如,空地两栖无人机和名为“太湖之鹰”的巡检无人机均采用纯电驱动系统,替代传统燃油动力,优化了工业巡检和物流运输效率。研究院副院长张伟强调,这类设备通过革新设计降低了单位作业能耗。以“太湖之鹰”为例,它结合多旋翼与固定翼飞行技术,实现快速垂直起升和稳定巡航。此外,该机型的能量转换技术大幅减少电力消耗,支持5小时不间断操作,并在同级别产品中创下飞行速度纪录。研究院正推动全电航空商业化,未来将迈向800公斤级载人机型,为低碳航空集群转型注入活力。
数字化实践同样在日常生活端展现成果。湖州新推出的“生态身份证”平台整合了环保行为数据,建立起政府、民众和企业的协同机制。平台开发商代表姚满琳表示,居民基于身份信息生成数智账户,通过步行、骑行或垃圾分类等行动获取“绿币”,可兑换消费券或停车折扣。企业端则以碳效为基准,连接金融支持推进绿色升级。这一体系上线数月,用户量便逾百万人,激活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
能源供给端的突破体现在安吉县110千伏城北变电站上。作为全国首个生命周期近零碳设施,它运用了20多项降碳技术。变电站工作人员赵崇娟说明,导光管系统引入自然采光取代常规电力照明;变压器改用天然酯绝缘油,使碳排放减少90%以上。同时,余热回收体系通过温差发电和供热双效利用,实现热能增值。经权威机构测算,电站建筑和运行排放碳19,358吨,但通过绿化碳汇和光伏发电可清除逾20,000吨,最终达成二氧化碳净负排放。
本次探访凸显湖州以科技驱动低碳经济,各领域创新汇聚成可复制方案,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借鉴。大会开幕在即,这些前沿成果将开启更广泛讨论。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