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在宁夏永宁县胜利村,一栋普通的农宅正悄然引领着农村能源革命的新方向,展现出未来农村生活的可能面貌。
农村能源的新机遇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中国农村能源转型迎来重要契机。据统计,全国农村屋顶光伏安装潜力高达20亿千瓦,年发电量潜力约2.5万亿千瓦时。与此同时,农村地区还面临着淘汰散煤、实现清洁取暖的迫切需求。
在此背景下,"光储直柔"这一新型建筑能源系统应运而生。2023年,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设"光储直柔"建筑,为农村能源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
样板农宅的实践探索
胜利村村民陈建文的住宅看似普通,实则是"光储直柔"技术的示范项目。这座160平方米的建筑通过四大系统实现能源自给:
屋顶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电力;储能设备像大型"充电宝"储存富余电能;直流配电系统消除交直流转换损耗;柔性用电技术则能智能调节大功率电器运行。
推广路上的挑战
然而,这一模式的推广面临现实障碍。项目负责人坦言,说服农户参与十分困难,最终在第四个村子才找到愿意尝试的农户。每平方米超过6000元的造价,使得建筑总成本接近百万元,即便农户只承担部分费用,高昂的价格仍让多数人望而却步。
与传统屋顶光伏租赁模式相比,"光储直柔"系统的优势在于让农民成为能源的真正主人。传统模式下,农民仅获得有限租金,而新系统则将能源系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完全交还农户,使其直接享受清洁电力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
未来发展的关键
专家指出,"光储直柔"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调整用电供需关系,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随着分布式光伏快速增长,许多农村电网容量已达上限,而新系统通过储能和柔性调控,能有效缓解对电网的冲击。
要实现规模化推广,仍需解决三大难题: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百万级造价;完善直流配电产品生态;突破政策壁垒,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未来,通过区域微网集中储能,将分散的农户储能资源聚合形成虚拟电厂,既能保障村级用能安全,又能参与更广域的电网调节。
胜利村的这栋农宅,不仅展示了农村能源自给自足的可能性,更描绘出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活力的新农村图景。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