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双收:稻鳖共生模式让农田产出翻番的金秋故事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32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中纪央媒网报道  金秋时节,江西德安县吴山镇的稻田里呈现出一幅别样的丰收画卷:村民手持镰刀弯腰收割,而在他们脚边的水田下,成群中华鳖正悠然游弋。

金秋十月,江西九江德安县吴山镇的农田里迎来了一场与众不同的丰收。在张塘村的稻鳖综合种养示范田里,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村民们手持镰刀正忙碌地收割着成熟的水稻。

与寻常机械化收割场景不同,这里的收割工作全部由人工完成。原来,这片稻田的水下暗藏玄机——数以百计的中华鳖正在稻丛间游弋穿梭。

稻鳖共生:一水两用的生态智慧

“稻护鳖,鳖肥稻”——这句在当地流传的俗语生动概括了稻鳖共生模式的精髓。在这种生态循环系统中,水稻为中华鳖提供了良好的遮荫和躲避场所,而中华鳖的活动则有效疏松了土壤。

同时,中华鳖的排泄物成为水稻生长的天然肥料,而水稻田中的害虫和水生小生物又为中华鳖提供了部分食源。这种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又降低了养殖成本。

经济效益:单亩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今年,德安县在吴山镇共打造了105亩稻鳖综合种养示范田。经测产,这些示范田的水稻亩产达到950到1000斤,同时每亩田中还留存约110只中华鳖。

“单亩综合收入超过1.1万元。”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这一数字远高于传统单一种稻模式的收益。稻鳖共生模式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让村民们在同样大小的土地上获得了双重收益。

生态价值:绿色农业的新路径

稻鳖共生模式不仅是经济效益上的突破,更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有益探索。这种模式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绿色安全的农产品。

“相比单纯种稻,稻鳖共生模式让农田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稳定。”农业技术人员表示,这种模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增强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金秋的德安农田里,村民们的笑脸与丰收的稻浪交相辉映。 稻鳖共生模式的成功实践,为传统农区提供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新路,也让这个丰收季格外充满希望。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声明 关于冒充我司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缙云古迹焕新声 千年文脉展新韵 2025年国庆档票房报收18.35亿元 电影市场活力迸发
寻乌早橙抢鲜记:智能分选助力赣南脐橙提速上市 山西河津秋粮抢收见闻:烘干设备助农减损保归仓 南皮县秋收见闻:智慧农机助力玉米归仓与绿色耕作 生态双收:稻鳖共生模式让农田产出翻番的金秋故事 三亚首开直飞白俄罗斯航线,洲际网络再拓展
香港中秋国庆长假迎客近140万人次,零售餐饮业消费畅旺 秋收进程近半,农业科技助力丰产增收 雷州公路人甘当“台风铺路石” 冒雨逆行抢通民生生命线 雷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闻“风”而动战“麦德姆” 全力守护烈士纪念设施安全 不忘初心 报效祖国
金秋守护者:三清山上的温情灯塔 超级工厂游火爆出圈,工业旅游迈入体验时代 金秋守护者:三清山上的温情灯塔 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召开在即,这些亮点值得关注 西藏定日受降雪影响徒步游客均已得到妥善安置
国庆假期首六天赴澳旅客量稳步增长 广州花都区开展全区爱国卫生统一行动 重点防控蚊媒风险 阿根廷提升高粱出口标准:就算得罪美国,也得卖给中国 国际乒联确认混合团体世界杯16支参赛队 2025 年国庆档票房突破 17.5 亿元,观影人次超 4700 万
银龄讲学计划全国推进 7000 名退休教师将赴乡村任教 “入境游经济”催热西安文化新活力 大消息!72家房企业绩上涨,楼市“金九”表现亮眼 福建新罗区首批 “共富快递驿站” 集中授牌 东莞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奖励细则
全国土地承包延包试点扩围至 7 省 陕西洋县 “乡村大舞台 有货你就来” 助农活动持续至今日 棉田里的“丰”景——从新季棉花采收看产业发展新图景 “以渔治碱”成果丰 听见丰收丨稻花香里 蛙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