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安排生变,北京的陈先生无法如期入住三亚提前预订的酒店,而订单又无法取消。眼看着上千元要打水漂,他在二手平台上发布了转让信息。“联系我的首位‘买家’,竟然是声称可以帮忙退款的陌生人,”陈先生回忆道。对方开价200元服务费,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和订单细节,但对退款手段讳莫如深。
记者的追踪调查发现,在多处二手交易平台,公然挂着有偿代办各类退款的业务链接,标价动辄数百元。这些服务范围极其广泛,远不止酒店机票,甚至延伸到游戏充值、话费、保险、教育培训、婚介、医美、健身等多个行业,逐渐催生出一条灰色的“职业代退”产业链。某些代退服务的对象之奇特,令消费者难以置信:“连这也能退?”
此类代退业务的价码通常在几百到几万元不等。部分卖家明码标价,仅接高额订单,并要求依据退款金额按比例收取费用。消费者意图以小博大,节省损失,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针对酒店代退的现象,数位旅游及酒店业资深人士直言“绝不可信”、“不推荐”。某大型在线旅行平台的员工透露,代退款常用手法多为反复致电酒店软磨硬泡、或生硬施压迫使退款,更有些是通过篡改凭证、伪造证明以欺诈骗取退款,但这些方式并不保证成功。
消费者贸然选择代退服务,风险重重。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的邓煦律师警告道:“代退常常要求消费者提供姓名、手机、银行卡等敏感信息,这无疑为不法分子倒卖个人隐私开启了方便之门。”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消费者在寻求代退时落入了各式各样的欺诈陷阱:信息泄露后被冒名贷款、套现洗钱者有之;被忽悠“充值才能退款”诱导预先打款者亦有之……由于提供此类代退服务的大多为个人或不法组织,产生纠纷后,消费者往往面临维权无门的困境。
相关监管部门早已发布过关于代退的警示。以“代理退保”为例,多处银保监局强调,某些非法分子打着助人“全额退保”的幌子,实则是借虚假维权牟利行骗,呼吁公众坚持理性消费,依法依规维权。
对于如何遏制不法代退扰乱市场,邓煦律师提出双管齐下的策略:“首先,二手平台作为信息载体应主动承担监管责任,强化对代退广告及异常交易的审核筛查力度。其次,原始服务提供商及商家亦需完善自身的退款政策与流程,公平合法地处理用户的退款诉求。”
邓煦最后特别提醒消费者:“务必警惕各类代退信息,切勿心存侥幸轻信承诺,当心捡芝麻丢西瓜。退款问题应直接联系原服务提供方协商沟通,如若未果,正当途径包括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依法提起诉讼寻求解决。”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