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某是一名拥有四五十万粉丝的游戏主播,在社交平台上颇具影响力。2022年12月,他与自己直播间的管理员文某发展为恋人关系。然而,2023年6月,文某怀疑董某出轨,并威胁要将此事公之于众。董某担心声誉受损,多次询问文某“你要多少”,最终双方敲定10.8万元的“赔偿款”。董某希望签订书面保密协议,但文某拒绝条款,导致协议未成。董某随后在微信中表示“钱照常给,合约不用你签了,我不想播了”,并通过支付宝和微信转账104993.34元给文某。
2024年5月,文某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与董某交往过程的细节,包括聊天记录,指控董某出轨并敲诈勒索。该视频引发507条评论和738次转发,引发粉丝热议。董某认为,文某的言行导致其直播收入大幅下降,因此提起诉讼,要求返还104993.34元。在诉讼期间,文某删除了相关内容。
宾阳县法院审理后认为,此案应定性为合同纠纷而非赠与合同纠纷。尽管双方未签订书面协议,但微信聊天记录显示,董某支付的款项既是对文某的补偿,也是要求其保密的条件;文某接受款项后不得发布不利言论。法院指出,该口头协议内容真实,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受法律保护。董某已履行支付义务,文某却违反保密约定,构成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文某在十日内向董某返还104993.34元。判决生效后,各方未上诉。宾阳县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庭长黄春章强调,根据民法典,口头协议只要满足合同成立要件即具法律效力。他提醒公众,在处理金钱交易或隐私保密时,即使未签书面协议,口头或线上合意也可能有效,应谨慎承诺。留存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等证据,有助于纠纷发生时维护权益。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