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企业开展走访活动,重点了解职能部门是否存在“吃拿卡要”、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为规范政商交往,缙云县专门制定了政商交往“三张清单”,明确了10个方面“可为”、10个方面“不得为”,将收受索要红包等问题明确列入负面清单予以禁止。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过程中,各地注重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着力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切实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变化、享受到实惠。
便捷服务暖民心:
江西省浮梁县通过制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方案,优化了基层服务响应机制。针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该县特别设置了“一键拨号”快速呼叫功能,确保网格员能及时高效响应群众诉求。侈溪村村民刘忠信对此深有体会:“前段时间家里水管坏了,联系网格员后没多久,维修人员就上门了,很方便。”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则着力解决影响居民生活的“烦心事”。困扰靖和街道居民单洪梅多时的一处道路围挡被顺利拆除,她高兴地表示:“围挡没了,路畅通了,心气也顺了。”这得益于珲春市建立的线上线下“双渠道”群众意见受理机制,线上依托“珲春智慧城管”小程序和12345热线,线下通过定期走访现场办公,实现了诉求的即时提交与快速解决。
精准破题助发展:
企业的发展难题同样得到重视。在江苏省南通市,制局半导体(南通)有限公司新项目遇到工程建设难题时,高新区项目办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匹配调研组,并协调自然资源、住建、供电等部门工作人员直奔一线现场办公。“调研组当场敲定解决方案,效率真高!”公司负责人付伟称赞道。南通市建立了调研考察活动统筹协调机制,制定问题解决清单和成果转化清单,强化跟踪问效,推动干部带着问题下基层、解决问题在一线。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则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涉企检查过多问题,由区纪委监委督促推动全区26家涉企执法单位实施“综合查一次”改革。通过梳理整合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检查事项,实行“组团式”联合检查,有效减少了检查频次。宜昌利民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中华对此感受颇深:“检查次数明显少了,我们可以更专心搞生产、抓发展。”
强化监督促落实:
为确保工作实效,云南省玉溪市创新建立了“黄橙红”三色督促预警机制,对重点工作进度滞后或落实不力的单位及时亮灯预警。首次亮“黄灯”进行提醒约谈,第二次亮“橙灯”限期督办,第三次亮“红灯”则严肃追责问责。这一机制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发挥了作用。例如,针对峨山彝族自治县环城北路坑洼修复推进慢的问题,相关部门对县住建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出“黄灯”提醒后,项目在不到一个月内便顺利完工,居民王江萍满意地说:“环城北路现在好走多了!”
重庆市万州区则聚焦政务服务堵点,制定了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建立“跨部门”办事紧急磋商机制和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靶向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题。某民营医院就曾因执照名称与许可证名称不一致导致无法刻章,在万州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李婷的现场协调下,区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最终由卫生健康委出具说明,公安局予以认定,企业办事人员张应红顺利拿到了公章,感慨道:“多亏了几个部门协同联动,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各地坚持从突出问题入手,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努力实现从“解剖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的深化,持续推动作风转变,提升治理效能。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