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之乡绘就有机产业新图景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308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中纪央媒网报道  在陕西汉中洋县的秦岭腹地,成群朱鹮掠过连绵的有机稻田,洁白的身影与碧绿禾苗相映成趣。这幅生态画卷的背后,是当地四十余年坚持生态保护、发展有机产业的生动实践。

为守护一度濒临灭绝的朱鹮,洋县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限制农药化肥使用。这一“为鸟留净土”的举措,意外为有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该县已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115种,覆盖土地18.33万亩,有机产业年产值突破55亿元,“朱鹮”与“有机”成为当地两张闪亮名片。

在洋县绿色循环产业园区,数据交易中心指挥系统实时展示着市场动态与交易数据,为有机产品市场拓展提供精准支撑。与此同时,数智化技术也应用于朱鹮保护,通过自动识别种群数量、掌握活动规律,显著提升了保护效率。

“有机种植遵循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预。”当地一家蓝莓企业负责人介绍,消费者可通过追溯系统了解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洋县还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有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探索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农业新模式。

通过编制有机品牌发展规划,洋县黑米酒、五彩米等地理标志产品正走向更广阔市场。此外,当地积极推动“有机+旅游”“有机+康养”等新业态,初步形成了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有机购物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

从守护朱鹮到发展有机产业,洋县用实践证明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相辅相成。在这片土地上,朱鹮的翩跹身影与蓬勃发展的有机产业共同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声明 关于冒充我司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潘表光调研重点项目工程建设 郑国良调研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福州“科学之夜”点亮假期 互动科普激发青少年探索热情 林甸风光发电项目取得关键进展 升压站主体提前封顶 成都春熙路上演机器人嘉年华 科技赋能商圈新体验 用人单位过错致劳动者空窗期 法院判令承担赔偿责任 河南全力应对阴雨挑战 保障“中原粮仓”秋收有序推进
朱鹮之乡绘就有机产业新图景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阶段:从污染防治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西藏比如县萨普景区文旅融合显成效 多元举措助推乡村振兴 东西方艺术共谱敦煌新章 《米薇的敦煌》兰州成功首演 第十三届环太湖自行车赛开赛 国际车手竞逐长三角
故宫博物院迎百年华诞:从皇家禁地到人民文化殿堂的世纪嬗变 宁夏“宁艺好戏”双节走基层 文化盛宴激活乡村文旅新场景 长春确立文旅产业新目标 2030年剑指六千亿产值 福建三明柯山畲族村“晒秋”正当时 绘就乡村多彩丰收图景 港迪联手举办气候金融会议 共促绿色资金流动
中老铁路双节期间客货运输两旺 凸显国际通道活力 浙黔山村结对共建 携手绘就共同富裕新图景 梯田咖啡屋与青春创业潮:念山村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居家养老迈向“精细化” 多方合力破解服务升级难题 科学家精神在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照亮报国之路
中俄青少年冰球邀请赛在哈尔滨圆满落幕 缙云古迹焕新声 千年文脉展新韵 2025年国庆档票房报收18.35亿元 电影市场活力迸发 寻乌早橙抢鲜记:智能分选助力赣南脐橙提速上市 山西河津秋粮抢收见闻:烘干设备助农减损保归仓
南皮县秋收见闻:智慧农机助力玉米归仓与绿色耕作 生态双收:稻鳖共生模式让农田产出翻番的金秋故事 三亚首开直飞白俄罗斯航线,洲际网络再拓展 香港中秋国庆长假迎客近140万人次,零售餐饮业消费畅旺 秋收进程近半,农业科技助力丰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