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玫瑰“织网”记:于田县用3米深根锁住沙丘,花开两朵富了生态鼓了腰包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199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中纪央媒网报道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连绵的沙丘曾是无情的黄色海洋,风沙是这里唯一的统治者。然而如今,在于田县阿热勒乡的沙地上,一株株看似柔弱的玫瑰苗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它们的根系深扎3米,像无数双看不见的手,在沙层深处编织着一张绿色的生命网络。

这不仅是生态治理的奇迹,更是一场生动的生存智慧实践。曾经,于田县面对的是沙进人退的困局,庄稼难生,风沙袭城。而如今,当地选择“以柔克刚”,让耐旱的沙漠玫瑰成为治沙先锋。深扎的根系固住了流动的沙丘,玫瑰叶片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形成了独特的微型生态屏障。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朵花同时绽放出经济价值。于田玫瑰不仅耐旱抗沙,其花朵品质优异,可制成花茶、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当地农民在沙地上种玫瑰,既固沙又增收,昔日“沙害”变成了今日“沙金”。一位正在田间修剪枝条的农户说:“以前起风沙就愁收成,现在风沙天少了,玫瑰花开的时候,连空气都是甜的。”

这种“以产业带动治沙,以治沙反哺产业”的模式,展现出基层实践的巧妙构思。没有大拆大建,而是顺应自然特性,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作物,让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尽管环境依然严峻,但深根玫瑰所带来的改变正在持续扩散。当地逐步探索出“玫瑰+林草”的复合种植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固沙效果和土地利用率。这条融合生存智慧与自然规律的治沙之路,正让沙漠边缘重现生机。

在于田县的沙丘上,每一株玫瑰苗都是无声的宣言:人类与沙漠的相处之道,可以不是对抗,而是共生;生态治理的答案,或许就藏在一朵花与一片沙的对话之中。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声明 关于冒充我司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臭水坑蜕变“金虾塘”静海董庄窠刘玉忠逆袭成“养虾大王” 从贩运活鱼到领办养殖,带乡邻蹚出乡村振兴“渔”致富路 山东“土特产”闯世界:猪小肠变身高附加值医药原料
盐城湿地论坛推动青年参与保护,全球教育网络正式启动 湖北襄阳生态治理见成效,汉江水质连续两年100%优良 马铃薯变身"金疙瘩",承德传统漏粉工艺创世界纪录 跨越千里的教育接力:金沙县7900名学子迎来优质教育资源 澳门改挂八号风球应对“桦加沙” 低洼地区严重水浸逐步缓解
盐城论坛聚焦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江苏海洋生产总值破万亿 村BA全国总决赛宁夏折桂,冠军奖品牵走“万元黄牛” 皮影戏唤醒古村落:塘栖古镇百年技艺焕发新生 抗战题材影片引发观影热,票房佳绩折射历史记忆传承 台风“桦加沙”防御进行时:新寮镇党委书记陈进诗率队督查光伏项目施工队转移安置工作
黑土稻浪涌 丝路稻花香 签了“代理合同”却干着员工活,劳动者维权获法院支持 沙漠玫瑰“织网”记:于田县用3米深根锁住沙丘,花开两朵富了生态鼓了腰包 AI助手引领国庆出游新方式,行程规划更省心 丰收节到了!从大集到“村晚”,这里“丰”景正好
这边,“丰”景正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台风“桦加沙”逐渐远离 香港改发“八号风球” 丰收节里话增收,青海海东晒出 “农业答卷” 黄庄月饼:老手艺的新味道 山西运城启幕关公文化旅游节,推动文商融合与国际传播
西藏青稞田边讲述农牧业变迁,生态与民生协同发展 智慧通关新体验:海南自贸港“二线口岸”货物1分钟高效通行 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举办26周年活动 业界共商科创发展新路径 高原足球联赛圆满落幕,玉树牦牛队成功卫冕 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在津颁奖,多元体裁共“见证文学的力量”
中南大学地质博物馆:珍藏“功勋矿”,见证共和国奋斗岁月 高铁开通助推白山旅游升级,国庆推出多条主题线路迎客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开幕,“重构星空”展现多元文化对话 云南地理标志运营平台启用,助力特色产品直达国际市场 西藏金秋丰收图景:曲松展销火热 岗嘎苹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