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西藏日喀则国际陆地港出口货物查验场正式封关启用,这一现代化设施整合了报关、查验、转运等多重功能,单日可支持300辆出口车辆的高效作业,成为西藏对接全球市场的核心枢纽。短短两三分钟内,满载货物的车辆就能完成通关检查;平均每个集装箱运输成本降低近2000元,企业运营负担大幅减轻。
通关流程的简化极大提升了货物集散效率。在海关监控大屏前,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实时显示货车信息。日喀则海关综合业务科副科长次仁措姆介绍,货物从产地经铁路或公路运抵陆地港后,通过先进的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查验,再施加基于北斗技术的智能电子关锁,确保全程可控。装载集装箱的货车直抵边境口岸后,信息核验无误即可快速放行,无需二次检查。藏族货车司机桑珠感慨道:“过去跑货运常需连夜排队办手续,现在完全不同了。我在陆地港查验后停车休息,次日一早再前往樟木口岸,省心又省时。”
日喀则国际陆地港交通区位优势突出,距城区仅5公里,离机场50公里,紧邻拉日铁路客运站和货运站,可快速连接吉隆、樟木、里孜等关键口岸。货物集散以区内周转、跨省联动和海外出口为主。日喀则成优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旦增南加指出,出口货物正从家具、服装等传统产品转向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兴品类。例如,今年3月至5月,1000多辆新能源汽车从上海等地通过铁路运至陆地港班列集结中心,再经公铁联运分流至口岸清关,最终驶向国际市场。
陆地港的快速发展正培育全新产业生态,助力西藏特色资源转化。在日喀则日出东方清洁能源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和机器人协同忙碌,焊接组装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总经理李生林表示,公司2023年投建工厂后,整合运输资源降低了物流成本,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产品已覆盖阿里、那曲等高海拔供暖需求区,建成100多个供暖项目,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截至今年6月,陆地港累计注册企业150余家,涉及食品加工、建材、物流、清洁能源等行业,落地招商引资项目53个,开工48个,投资额33.02亿元,带动就业2369人。产业布局以出口查验场为核心,强化现代物流和口岸服务,同时拓展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特色领域。
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日喀则国际陆地港加速建设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通过“查验场+保税仓”模式拓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今年5月,日喀则成优公司通过跨境电商B2B模式成功出口百货商品,实现辖区业务突破。日喀则农投锦蕃地毯饰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藏毯出口,负责人乔明瑞展望道:“未来在保税仓完成报关查验,能降低资金压力、提高周转效率,便于对接国际采购商,将藏毯推向全球市场。”来自浙江、山东、广东等省的货物经日喀则出口,形成“区外集货—日喀则查验—口岸出境”的高效供应链。日喀则国际陆地港管委会副主任李世华总结道:“该港显著提升了区域开放水平,助力西藏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