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的名字》:紫砂文化的传承与新生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2168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你是否曾想过,一把平凡的紫砂壶,竟能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奇妙桥梁?系列纪录片《泥的名字》通过五集内容,重新诠释了紫砂的魅力。它以紫砂制作技艺为核心,深入探索紫砂文化的精髓。从原料的精心挑选和加工,到壶具的设计与创作,影片展现了一群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革新。

片中,顾景舟大师倡导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念,成为紫砂匠人不变的信仰。在顾老的影响下,一代代匠人秉持匠心,守护着这门古老艺术。小李在紫砂一厂门口经营的家庭工具店,延续着顾老设计的工艺流程;吴老师在工作室里悉心教导徒弟,不仅传授技艺,更传递做人的道理;老陈和小陈父子俩的家庭泥料厂,正从传统挖掘转向解决方案研究,体现了紫砂产业的变革精神。

QQ20250726-111054.png

剧照

这部纪录片不仅聚焦技艺,还捕捉了丁蜀小镇的“陶式”生活。紫砂不仅是一件器物,更是承载美好生活的生活方式。清晨,华师傅走进大师楼,开启制壶日常,紫砂一厂和二厂的厂区见证了他四十余年的坚守;老马在古玩城淘壶会友,圆器技艺在收藏领域焕发光彩;吴东瑾和吴东元姐弟合制一壶,重现文人壶时代,紫砂精神在默契中得以延续。这些真实场景,展现了紫砂与生活的紧密纽带。

同时,《泥的名字》突出了紫砂的创新活力。老朱在师父汉棠基础上创作出鸽嘴石瓢;小徐和小鲍这对金童玉女,大胆融合紫砂与其他材质;戚老将数学融入紫砂,敲打出全民协奏曲。年轻一代更以新思维注入生机:小方跨界设计“小猪系列玩具”,小濮革新绞泥技艺,前纪录片导演在丁蜀开启新旅程,小沈融入本土美学,小陈和小韦夫妇孵化“园林”与“山海”系列,丁蜀青年的钻研精神熠熠生辉。这些创新让紫砂文化焕发新彩,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影片还拓展至国际视野:老周因热爱紫砂定居古南街,女儿通过自媒体分享陶艺与风情;老范的壶庄举办国际交流活动,迎接全球宾客;秀棠爷爷创建“紫砂创意数据库”,与国际艺术家对话。

通过《泥的名字》,我们见证了匠人的执着、紫砂的深厚底蕴,以及传统文化的无限可能。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过去,更点燃了未来的火花。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声明 关于冒充我司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高原竞速:马蹄踏响羌塘草原 渤海湾畔的“绿色变奏”
四川蜂桶寨拍摄到多段大熊猫“吃播”“遛娃”画面 高空看低空:一座小镇的“飞天梦” 足不出户实现 “蔬菜自由” 对话非遗传承人李老师:一针一线,绣出时代新韵 AI照进现实:如何拥抱智能时代的工作与生活?
绿色科技点亮生活:从家庭阳台到智慧城市的生态实践 跨越山海,携手共筑发展梦:一带一路上的中马情谊 秋冬换季健康指南:家庭常备药清单与科学用药提醒 家庭出行新选择:深度体验丰田赛那智能电混双擎 暑期银幕:光影交织的多元娱乐盛宴
笔墨新生:中国书法的当代生活融入与多元价值 杭州队阵容厚度助力,98:66大胜湖州队斩获三连胜 西安将打造“唐诗之都”文化品牌 《南京照相馆》香港热映,观众好评如潮 数字化手段助力世界遗产保护:杭州“数智运河”提供创新范例
古风团播:青年群体中的“国风新消费”热潮 峨眉武术热与乐山文旅新风貌 云南鲜花咖啡:两岸交流的“高原特色纽带” 高校迎新机器人“上岗”:科技赋能开学季 折射中国机器人产业新活力 千年古塔“出圈”背后:当“绿色能量窗”遇见文物保护
布鲁斯·威利斯与额颞叶痴呆抗争:家人守护下的硬汉余晖 海南榴莲丰收季落幕 国产鲜品凭"树上熟"优势站稳市场 新式茶饮:以体验创新与健康升级打开茶文化新窗口 开学季“文具出海”热潮涌动 嘉兴制造借创新与服务拓全球市场 短视频代运营陷阱:“零成本变现”幌子下的300万诈骗案
华晨宇火星演唱会苏州开唱 七夕浪漫与文化创新交织 夜游锦江:古今交融绘就成都夜经济新图景 “样式雷”文化赋能 畲族村寨绽放和美新颜 洛川早熟苹果迎丰收季:果香满枝头 产销两旺助增收 健康简约饮食成新风尚 多地餐厅践行抵制野生动物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