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塔“出圈”背后:当“绿色能量窗”遇见文物保护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463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中纪央媒网报道  近日,杭州六和塔因“绿色能量窗”景观意外走红社交平台。身着传统服饰的游客在塔窗前留影,配上国风歌曲分享至社交平台,让这座千年古塔迅速成为打卡新地标。不过,热度之下,如何平衡游客打卡与文物保护,引发社会热议。

六和塔坐落于钱塘江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杭州现存为数不多的南宋地表建筑。其独特的双套筒结构凝聚着多朝营造智慧:内部砖砌塔身可追溯至吴越国与南宋,外部木构檐廊则为清代所建,七层塔身登顶可远眺钱塘江,自古便是登高揽胜之处。

记者探访发现,塔内游客多聚集在二、三层木构檐廊拍照,通道常显拥挤,高层区域却鲜有人至。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低层窗景绿荫掩映、光影交错,古朴雅致的国风意境成了打卡核心吸引力。

“文物‘出圈’本质是文化价值的再挖掘。”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陈志坚分析,这既证明文物是审美“富矿”,古人的智慧与审美至今能触动大众;也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新生机——当千年古塔与现代社交传播碰撞,传统文化正以新方式走进公众视野。

为应对客流高峰,景区已启动动态管控:视情况限流、暂停登塔门票销售,并呼吁游客理性参观、错峰出行。“文物保护需专业力量与社会共识双轨并行。”陈志坚强调,六和塔长期获专业机构技术支持,公众应信任专家团队,管理部门则需在文化传播与遗产保护间找最优解。

让文物“活”起来的同时“稳”下去,成为文物“出圈”后必须直面的课题。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如何借热度深化文化认知而非止于打卡,还需社会各界携手探索——毕竟,真正的文化传承,从来不止于一张打卡照。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公告/易动市县决策网工作证全部作废(2025年8月28日之前的)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校地合作,农用酵素助力长子县乡村振兴 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将迎来新国标
庐山西海:夏日里的“西海蓝”与水上运动天堂 山西文物安全:线上线下融合监管,守护五千年文明 南矶湿地保护区八月鸟类调查:记录82种鸟类,麋鹿现身 《南京照相馆》香港热映,观众好评如潮 大学生兼职出借个人信息惹上官司,法院判赔2万元
数字化手段助力世界遗产保护:杭州“数智运河”提供创新范例 古风团播:青年群体中的“国风新消费”热潮 启动仪式在铅山隆重举行|上饶市2025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后岩村: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刘道胜与三清山平安义警代表座谈 共话基层治理新路径
渝企携手中白工业园,共拓“一带一路”新机遇 北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8万羽和平鸽展翅,迷路信鸽获市民暖心救助 峨眉武术热与乐山文旅新风貌 云南鲜花咖啡:两岸交流的“高原特色纽带” 西延高铁全线接触网贯通 为联调联试筑牢基础
高校迎新机器人“上岗”:科技赋能开学季 折射中国机器人产业新活力 沈白高铁启动模拟载客试运行 为东北振兴注入交通新动能 乐平市长吴艳调研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新疆抗震安居工程:从“忧居”到“安居”的民生跨越 千年古塔“出圈”背后:当“绿色能量窗”遇见文物保护
浙江攻坚“人工智能+海洋” 三年打造十大标志性场景抢占高地 香港特区官员热议抗战胜利纪念大会:国家强盛是香港发展坚实保障 黄河“几字弯”治沙记:从“阎王鼻子”到生态屏障 布鲁斯·威利斯与额颞叶痴呆抗争:家人守护下的硬汉余晖 上合组织农业合作谱新篇:中国技术与人才共筑区域粮安防线
海南榴莲丰收季落幕 国产鲜品凭"树上熟"优势站稳市场 北京查处冒用名校名义培训案 揭秘五大“蹭名校”套路 U23亚洲杯预选赛D组:中国U22 2-1险胜东帝汶 拜合拉木王钰栋建功 新式茶饮:以体验创新与健康升级打开茶文化新窗口 三星堆文创破圈:千年文物变“带货顶流” 年销超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