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东极岛》的音乐力量正深深感染着观众。尤其令人难忘的,是歌手谭维维深情演绎的主题曲《东极谣》。这是一首意象繁复、艺术造诣深厚的歌曲,由该片音乐总监于飞,携手瑞典作曲家Kristin Bolstad和词作家陈舒共同打造完成。它巧妙地融合了海岛特有的苍茫大气、宛如原始歌谣的洪荒气息,以及恢弘肃穆的战争画面,精准地烘托出影片所承载的丰富情感。
曾为《酱园弄·悬案》、《动物世界》、《滚蛋吧!肿瘤君》等多部影片担任音乐制作人的于飞,在2020年管虎导演的《八佰》中积累了丰富的战争题材音乐经验。此次再度合作《东极岛》,对她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超越自我”。在实地采风过程中,当地一个名为“小孩洞”的历史遗迹(当年仅能容纳孩童藏匿英军而得名)给了她关键灵感。洞内独特的混响效果令她印象深刻,她构思着:“我想要利用这种天然的混响,制造出人声层叠交错的音响效果。” 这种探索体现在了最终的音乐呈现中。
影片剧本创作阶段,两位导演就提出了需要一首展现海岛灵魂的小调。他们希望这首小调风格纯净、空灵,带有揭示灵魂的色彩和女性特质。为了捕捉岛屿精髓,创作团队聚焦于渔民的生活元素,如家传的海螺和船工号子,并将其作为音乐的表现核心。她们不惜花费精力专门采购了多种尺寸的真实海螺。于飞解释道,海螺吹出的音响更为真实,而且当人们将海螺贴近耳边时,能清晰听见内部潮汐般的回声。
团队尝试了创新的录音方法:使用专业话筒采集海螺内部的声音。“经过作曲家的放大和艺术化处理,这些声音最终形成了特殊的音效,”于飞说,“它们听起来或许不像传统意义上的乐音,但在刻画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情感时,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那仿佛来自亘古的悠扬吟唱——“万物洪荒,先有了天哦……”——自影片拍摄之初便在片场回荡,伴随着剪辑过程,最终完美融入了公映版本。不过对于于飞而言,整部影片音乐最大的难点集中在结尾高潮的15分钟海战场面。这是她音乐生涯中处理过的最长一段战争戏配乐。
为避免观众在如此长的激烈音乐中产生疲劳感,她和团队进行了无数次尝试。于飞分享创作思路:“我们不能从头到尾都用满格的热血音效轰炸。最终的设计方案是,以鼓声作为贯穿的核心节奏骨架,通过鼓点轻重缓急的变化精确对应画面情绪起落,形成动态感。” 为了达到最完美的声音品质,《东极岛》庞大的配乐工作跨越了北京、布达佩斯和伦敦三地进行录制,参与录制的音乐团队成员数量更是多达235人。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