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法律并非遥不可及,它深深嵌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尤其如此。了解一些常用条款,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规避法律风险。
场景一:高空抛物,天降横祸谁负责?
案情假设:小王在小区楼下被一个从天而降的矿泉水瓶砸伤,但无法确定具体是哪一户扔的。
法律条款:《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普法提示:该条款首先确立了高空抛物行为的违法性。这意味着,整栋楼的潜在侵权住户可能都要承担连带补偿责任,除非你能自证清白。法律此举旨在督促所有住户相互监督,共同维护头顶上的安全。物业公司也需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否则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场景二:“AI换脸”玩梗,也可能侵权?
案情假设:小李用软件将朋友小张的照片进行“AI换脸”,制作成搞笑表情包并在微信群中传播,引发哄笑,但小张感到非常尴尬和愤怒。
法律条款:《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普法提示:随着技术的发展,侵权形式也在变化。法律明确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列为侵害肖像权的方式。即使出于娱乐目的,未经同意制作和传播他人的“AI换脸”视频或图片,也可能构成侵权,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场景三:冲动离婚后的“后悔药”
案情假设:一对夫妻因家庭琐事激烈争吵,冲动之下前往民政局办理了离婚登记。几天后双方气消,后悔不已。
法律条款:《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普法提示:这就是广为人知的“离婚冷静期”制度。其立法本意是为冲动型离婚的夫妻提供一段缓冲时间,让双方冷静思考,慎重决定,以降低轻率离婚的比例,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它仅适用于协议离婚,不涉及家暴等诉讼离婚情形。
结语:法治社会的公民素养
学习《民法典》,不是为了成为法律专家,而是为了培养一种法治思维。它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权利和义务的边界在哪里。当我们了解这些规则后,就能更规范地行事,更有效地维权,从而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