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就是在读一部生动的中国红色革命史。这片热土浸润着先辈的鲜血,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址,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法治文化底蕴。如今,这些资源日益成为普法教育的精神宝库。山西如何让历史焕发新的法治活力?红色法治文化与法治宣传教育如何交融出火花?实践给出了答案。
日前,记者随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山西站”采访团走访了多个地点。在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一群“红领巾”在老师带领下学习先辈的革命事迹,了解彭真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贡献。孩子们在电子留言板上写下“向英雄致敬”等心愿,爱国与法治的种子悄然生根。这座位于太原市文瀛公园内的纪念馆,是山西省重要的革命纪念地,1924年5月,中共太原支部在此组建,被誉为山西革命史的“南湖”。2020年,它被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开启了红色基因与法治精神传承的新篇章。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红色资源正焕发法治新生机。
探索融合新路径,祁县人民法院法治文化展馆提供了生动案例。这里以静态版面、实物展示结合现代科技,还原中国法治发展历程。日军遗留的毒气罐、解放初期的司法审判案例等,通过真实史料讲述历史。展馆由序厅、问刑厅等多个区域组成,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师生们在此学习法律知识、开展模拟法庭,体验沉浸式教育。特别设置的“互动体验区”,如“小祁法官”AI问答,让参观者亲身体验法治实践。抽象的条文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力量。
这样的故事在三晋大地频频上演。山西正以独特方式推动红色文化与法治宣教深度融合,为新时代网络普法注入不竭动力。红色资源成为普法富矿,碰撞出创新火花,为法治宣传教育写下鲜活注脚。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