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新闻办公室于30日举行发布会,对《海南省深化推进“无废岛”建设工作方案(2025—2030年)》进行政策解读。会上,海口市生态环境局三级调研员宋延巍介绍了海口市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表明“无废”理念正日益深入地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自2022年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海口市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路径。宋延巍介绍,海口市从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引领“禁塑”等标志性工程、打造绿色低碳自贸港新高地、提升工业固废和危废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培育“无废”文化和辐射窗口、完善体制机制等七个关键方面着力,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无废城市”建设体系。
“十四五”期间,海口市持续加大投入,显著提升了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为增强区域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能力,海口启动了海口文昌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废弃物处理体系。2024年数据显示,海口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已达100%,实现了应处尽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83.15%,有效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再生资源回收量达70.1万吨,有力推动了资源循环利用。
在废弃物收运体系上,海口实现了创新突破。通过建设海口国家高新区园区危废固废收集转运中心项目,创新采用“集聚小散、化零为整、应收尽收、规范管理”的策略,有效解决了园区内小微企业危险固体废物处置难题。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收转运危险废物1.2万吨、一般固废1.5万吨,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对固体废物进行全过程溯源监管,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更实现了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
各行各业的绿色转型也在加速推进。例如,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通过使用环保可重复利用材料、场馆及配套设施100%使用绿色电力等措施,成功打造了“无废会展”。海口国家高新区作为海南唯一入选生态环境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的工业园区,已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省级绿色工厂10家及“无废工厂”8家。同时,围绕生物制药这一主导产业,海口正积极推进“无废药企”建设。
“无废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市民的广泛参与。宋延巍指出,海口市目前已累计完成52个“无废细胞”建设,“无废景区”、“无废小区”、“无废农贸市场”等特色单元不断涌现。在“无废小区”海口交警公寓,居民们利用闲置盆栽将小区“边角地”打造成绿色空间;在“无废酒店”海口希尔顿酒店,客房洗护用品升级为循环大瓶装后,年减少塑料垃圾超3吨;在“无废农贸市场”五源河农贸市场,商户将废弃菜叶用于堆肥,显著减少了固体废物产生。
展望“十五五”,宋延巍表示海口市将进一步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持续强化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不断探索具有海口特色的建设路径,稳步提升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