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近日,2025年广西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百色市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爱善村,探访当地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昔日污水横流、收入低微的村庄,如今已成为粤桂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在爱善庄园,村民姚志华感慨地说:“以前我们根本没想到,靠着岑王老山的好山水也能过上好日子。”变化始于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积极运作。代表们走进田间地头,带领村民分析市场、引进品种、学习技术,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如今,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经处理变成葡萄园的有机肥料,阳光玫瑰葡萄园实现了智慧农业大棚管理。村民不仅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和务工工资,还能享受村集体分红,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田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彬介绍,县人大创新推出“代表面对面”主题活动,构建“站点+专业小组+跨区域协同”的履职机制。目前已设立产业链及流域型代表联络点12个,组建2个“生态保护”专业小组,并与云南省富宁县共建跨省代表联络站,通过“四联”工作法成功解决40余件跨区域生态难题。
在产业带动方面,县人大推动成立八渡笋产业协会,建设8个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推广有机肥和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亩均增产40%,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30%,笋农亩均增收近2000元。
此外,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森林法》《渔业法》等执法检查,围绕右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八渡笋产业发展等开展专项调研,推动出台《八渡笋生态种植技术规程》,为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