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妙手”助千年有机质文物“重生”——探访荆州文物保护中心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1310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中纪央媒网报道  生漆细笔轻蘸,指尖扶稳文物边缘,修复师正为一件汉代彩绘漆盆描摹线条。在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这样的精细“手术”每天都在进行——来自扬州博物馆的这件文物,正逐步重现昔日华彩。这里陈列着各地出土的竹木漆器、简牍、纺织品等有机质文物,它们或经“抢救”重获新生,或经“养护”光彩再现。

有机质文物因材质特殊,易受环境影响出现糟朽、褪色等问题。荆州中心通过技术攻关,为保护提供科学支撑: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技术破解简牍保护瓶颈,乙二醛复合脱水法提升文物稳定性,生物法清洗加固让古代丝织品恢复韧性与色泽。“文物修复如医生看病,需对症开方。”中心副主任吴昊说,比如漆盆断裂处用生漆与木屑回填,脱落漆面整平回贴,全程遵循“原材料、原工艺”原则,借助科学分析还原原料成分,实现“修旧如旧”。

科技让修复更精准。纺织品修复室里,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下,明代棉衣的织物结构清晰可见;简牍修复师贺巧云展示的秦家咀简牍,经脱色处理后,2300多年前的“三七二十一”乘法口诀仍清晰可辨,这是中国最早乘法口诀实物证据。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独特历史信息,生物法让糟朽纺织品重现柔韧,也让古人工艺智慧得以传承。

从考古现场“抢救”到修复室“手术”,再到展陈“养护”,荆州中心已为全国130余家文博单位提供技术支撑,1万余件木漆器、18万余枚简牍、1100余件纺织品得以“焕新延续”,其修复的饱水简牍、木漆器、纺织品数量分别占全国同期总量的80%、70%、50%。中心还在成都、长沙等8地设立工作站,推广技术、培养人才,助力提升全国有机质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公告/易动市县决策网工作证全部作废(2025年8月28日之前的)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铅山生态环境局开展“零点行动”严查夜间环境违法行为 鄱阳湖水位走低 提前进入枯水期
无锡新安与苏州望亭携手共谱非遗传承新篇 韩磊妻子其其格发声明称被冒充身份 就职工持股会案件,宗馥莉已向最高法恳请依法加快处理 我国科学家在6G无线通信领域取得新突破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姚名达:从史学大师到抗战英烈
苗乡“村晚”奏响文化传承新曲 中国田径队备战世锦赛 多位“新人”期待首秀 三沙市成功种植珊瑚苗10万株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首批入境展品运抵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保健食品管理新标准拟于近期发布
国台办:台湾各界代表人士来京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堂堂正正、无可非议 七夕嬉水度佳节 保亭以水为媒“浇”友乐翻天 深圳政协召开“一起来商量”座谈会 为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建言献策 京城胡同焕新记:千年文脉与现代烟火的交响 黎族文化引客来 茶旅融合促振兴
夏季孩子情绪管理:理解诱因与科学引导 香港成立“体育管治诚信联盟” 多方协作提升体育总会管治水平 租到“甲醛房”退租遇阻 法院判决:房东须返还租金保证金 七夕临近成都“浪漫经济”升温 餐饮鲜花预订量激增 红色根脉绵延处,老区振兴起新程
京山“网球育人”:小球转动县域体教融合新样本 中式美学唤醒文化共鸣: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创新之路 柳梧铁路引入AI智能技术 打造"智检+管控"施工新模式 刚柔并济守匠心 文旅融合焕新生——白玉河坡非遗园区开园启新程 云南民航发展史馆昆明开馆 百年航空史见证边陲担当
莎车老城:非遗“活态”传承点亮文旅新图景 天津中欧(中亚)班列高效运行 构建上合组织成员国物流新通道 柳州:“水质冠军”柳江激活生态经济双引擎 国防部:赖清德当局对美方予取予求掏空台湾 多领域势头良好 澳门经济动能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