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蝠桃瓶”文创引发历史尊重争议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351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近日,上海博物馆以馆藏文物“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简称“蝠桃瓶”)为灵感设计的发光冰箱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是否尊重历史”的讨论。有网友指出,这款冰箱贴的发光功能和瓶底开孔设计,似乎呼应了文物早年流落海外时被改装为灯座的经历,引发不适感。对此,馆方回应称,该设计旨在凸显陶瓷美感,并非有意关联历史伤痛,并强调文创开发已持续20余年,始终秉持尊重原则。

1752129209274043.png

馆方介绍,“蝠桃瓶”作为清代粉彩技艺的代表作,其鼓腹撇足的橄榄形外观和蝙蝠纹饰,艺术价值极高。近年来,上博围绕此文物开发了40余种文创产品,包括丝巾、卡套和包袋等,发光冰箱贴仅是其中之一,以满足观众对冰箱贴的热衷需求。开发团队表示,灯光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展现陶瓷的莹润光泽,让观众在近距离欣赏时看清精美花纹。这一解释旨在澄清争议,强调设计初衷是艺术表达而非历史消费。

文物历史背景显示,“蝠桃瓶”曾被美国收藏家奥格登·里德家族收藏数十年,期间短暂被用作台灯底座。据上海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张东透露,家族成员出于对瓶子的喜爱,将其改装以凸显艺术价值,而非恶意破坏。为增加稳定性,他们在瓶底填埋沙泥,并在上部塞入旧报纸,以防家中宠物撞倒。这些细节表明,文物保存完好,被精心呵护过。张东补充说,改装行为在当时欧洲颇为常见,中国瓷器常被海外收藏者根据本地习惯重新装饰。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刘朝晖指出,中国瓷器在海外被改装的现象源远流长。例如,中东地区常将瓷器镶嵌宝石作为珍宝,欧洲贵族则添加金属附件以保护易碎材质,或适应室内装饰风尚。这种跨文化改装并非单向,清宫也曾改造西洋器物如珐琅器,以满足本土需求。这显示文物在传播过程中,难免经历功能转换,公众应客观看待其历史脉络,避免过度情绪化解读。

围绕“蝠桃瓶”的文创开发始于2002年,当时该瓶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4150万港币成交,创下清代瓷器纪录,后由收藏家张永珍捐赠给上海博物馆。馆方专家表示,20年来,文创产品旨在“让文物活起来”,融入日常生活。去年以来,冰箱贴因旋转、流沙和发光等创新形式而受追捧。上博在开发过程中,严格尊重文物特质,并征询了捐赠人意见,确保内容正向承载文物故事。未来,馆方将继续遵循“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理念,积极聆听观众反馈,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回应社会期待。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湖南鸡脚山矿区探获4.9亿吨锂矿石 广东启动港澳青年“粤创未来”行动 雨后睡莲别样美 中欧班列(西安)跑出丝路合作“加速度” 塔川古村绿意浓
夏天鸡肉牛肉靠边站,比猪肉便宜,营养比牛肉高,祛湿驱寒多吃它 暴雨六省告急!中央1.5亿火速驰援救灾一线 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任务成果分享 香港多措并举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应对双向客流增长 2025暑期档电影满意度全线飘红 多元佳作引爆观影热情
上海博物馆“蝠桃瓶”文创引发历史尊重争议 安全·创新·合作:世界高铁大会上的中国三重标杆 直播间"假洋牌"乱象:高价收割与监管破局 竹桥村古建新生:研学旅游激活传统村落活力 江西新余: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创新典范
国际嘉宾上海行 见证中国创新实力 中国飞盘队世运会争创佳绩 毕业季求职防坑指南:法院揭秘三类高发骗局 洪水过后,饮食安全指南:专家详细解答 小模型崛起:开启人工智能新篇章
国足和苏超,一根线上的蚂蚱 五部门联合清理非法网络招聘活动 金秀贤遭广告商追讨73亿韩元 紧急出售房产救急 70岁以后还能活多久,腿脚有提示?若出现这3个异常,寿命不长? 音乐节可在现场领结婚证
大学生体验“国家电网工程师”的一天 千顷洼畔英雄血 纪庄蝶变绘新篇 南京直飞巴黎航线正式开通,江苏首条直达欧洲核心枢纽客运航线启航 青岛栈桥女游客落水遇险,“玉米阿姨”刘玉荣奋不顾身勇救 成都世运会倒计时30天:27座场馆全面交付 简约理念融入公园赛场
岭南绿美建设成果丰硕 193生态窗口扮靓南粤 麦浪深处的归乡人:郭品超的山东印记 金木生辉 四海承传——潮州木雕的艺术魅力与文化纽带 草原鞍匠阿拉坦巴根:传承札萨克图马鞍的匠心故事 渭南印刷包装产业:从农耕沃土到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