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蝠桃瓶”文创引发历史尊重争议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3120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近日,上海博物馆以馆藏文物“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简称“蝠桃瓶”)为灵感设计的发光冰箱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是否尊重历史”的讨论。有网友指出,这款冰箱贴的发光功能和瓶底开孔设计,似乎呼应了文物早年流落海外时被改装为灯座的经历,引发不适感。对此,馆方回应称,该设计旨在凸显陶瓷美感,并非有意关联历史伤痛,并强调文创开发已持续20余年,始终秉持尊重原则。

1752129209274043.png

馆方介绍,“蝠桃瓶”作为清代粉彩技艺的代表作,其鼓腹撇足的橄榄形外观和蝙蝠纹饰,艺术价值极高。近年来,上博围绕此文物开发了40余种文创产品,包括丝巾、卡套和包袋等,发光冰箱贴仅是其中之一,以满足观众对冰箱贴的热衷需求。开发团队表示,灯光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展现陶瓷的莹润光泽,让观众在近距离欣赏时看清精美花纹。这一解释旨在澄清争议,强调设计初衷是艺术表达而非历史消费。

文物历史背景显示,“蝠桃瓶”曾被美国收藏家奥格登·里德家族收藏数十年,期间短暂被用作台灯底座。据上海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张东透露,家族成员出于对瓶子的喜爱,将其改装以凸显艺术价值,而非恶意破坏。为增加稳定性,他们在瓶底填埋沙泥,并在上部塞入旧报纸,以防家中宠物撞倒。这些细节表明,文物保存完好,被精心呵护过。张东补充说,改装行为在当时欧洲颇为常见,中国瓷器常被海外收藏者根据本地习惯重新装饰。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刘朝晖指出,中国瓷器在海外被改装的现象源远流长。例如,中东地区常将瓷器镶嵌宝石作为珍宝,欧洲贵族则添加金属附件以保护易碎材质,或适应室内装饰风尚。这种跨文化改装并非单向,清宫也曾改造西洋器物如珐琅器,以满足本土需求。这显示文物在传播过程中,难免经历功能转换,公众应客观看待其历史脉络,避免过度情绪化解读。

围绕“蝠桃瓶”的文创开发始于2002年,当时该瓶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4150万港币成交,创下清代瓷器纪录,后由收藏家张永珍捐赠给上海博物馆。馆方专家表示,20年来,文创产品旨在“让文物活起来”,融入日常生活。去年以来,冰箱贴因旋转、流沙和发光等创新形式而受追捧。上博在开发过程中,严格尊重文物特质,并征询了捐赠人意见,确保内容正向承载文物故事。未来,馆方将继续遵循“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理念,积极聆听观众反馈,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回应社会期待。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声明 关于冒充我司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青海海东启动媒体行活动 多角度展示河湟文化魅力 沂蒙山茶产业调研:绿叶变“金叶”的绿色之路
54部中国学研究经典亮相上海 涵盖16国学者成果 海南自贸港即将全岛封关 开放型经济体系成型 AI代写黑工厂曝光:论文网文沦为流水线产品,监管迫在眉睫 上饶数字文化“新三样”扬帆出海 网文网剧网游闯世界 秋日润燥首选百合 滋阴安神缓解秋燥不适
华侨华人助推农业科技合作 中外融合共筑粮食安全 粤港澳发布新一批“湾区标准” 累计已达262项 《余生有涯》定档10月16日 聚焦夫妻携手共渡人生风暴 宁夏乡村学校“燃梦行动” 五年阅读改变移民子女成长轨迹 北京空中丝绸之路联通94条航线 辐射7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点
永兴农村创业主体破万 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黑龙江新能源装机超煤电 占比达57.9%创历史 报名人数破万 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将启幕 广西糖业瞄准810亿元产值 打造国际先进制糖基地 业主私挖300平米地下室,整楼32户房屋开裂被捕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评国家级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山西省海外联谊会国情研修班开班 港澳海外理事开启山西交流周 宁化油茶产业绿了荒山富了民 水土治理与特色农业双赢 枣庄辣子鸡的产业化之路:从家常菜到百亿集群 乌拉特后旗:麦草轮作新模式,黄土生金效益增
金秋丰收看河套:多元种植模式谱写现代农业新篇章 “简述中国 牍懂丝路”展览走进山东大学,推动简牍文化传承创新 全国首设婴幼儿发展管理本科专业,破解托育人才短缺难题 河南“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东北首届水博会沈阳开幕,智慧水利成焦点
国乒男女队双双挺进亚锦赛四强,半决赛将战日韩 舞剧《天工开物》启动海外巡演,首站登陆悉尼歌剧院 全国首部大湾区轨道交通条例出台,2026年起实施 广东阳春打造鳜鱼百亿级产业链,种苗供应占全国七成 湖北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 带动就业与人口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