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一则案例,为保护消费者“七天无理由退货”权利提供了明确指引。当消费者对网购商品不满意,申请七天无理由退货却遭商家拒绝时,该怎么办?
刘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花费9.15万元购买了一款手镯。收到货后,因佩戴效果不理想,她依据平台规则发起了七天无理由退货退款申请。商家随后同意退货,并特别告知刘女士:为保障产品安全,将由商家安排指定物流企业上门取件,请她勿自行寄回。
然而,当商家收到退回的手镯后,却拒绝了退款请求。商家声称:“经验收,退回的产品存在试戴痕迹和明显划痕,需由珠宝工艺师进一步评估。因平台退款有时间限制,我们决定暂缓退款。”随后,商家将手镯寄还给了刘女士。
对此,刘女士表示异议。她强调,自己在申请退货时已按照商家要求,拍摄了手镯外圈的360度环绕视频以及开合位置的局部视频,商家确认无误后才同意退货。整个退货流程完全遵循了商家的指引:物流由商家指定,运费由商家承担,且物流工作人员取件时也对商品进行了检查并拍照。刘女士无法接受商家以“手镯表面损伤影响二次销售”为由拒退,遂将商家诉至法院,要求对方履行退货退款义务。
法院审理发现,涉案手镯作为贵重首饰,商家为其设置了明显区别于普通商品的特殊退货流程。其中关键环节——取件和运输,均由商家指定的、与其有长期合作关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且商家承担运费。商家客服多次明确指示刘女士:“我们会安排物流上门取件”、“请勿自行退回”、“将发送退货短信链接供您预约取件”,并告知先不要封箱,以便物流人员现场核验拍摄。
法院经审理认为,商家的这一系列针对性安排表明,其对退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已有充分认知,并试图通过掌控物流环节来尽量控制风险。商家选择信赖的物流企业实施取件和运输,实质上已将自身对风险的控制力延伸到了这两个环节。
对于商家以手镯表面存在划痕等损伤为由拒绝退款,法院指出,商家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这些损伤应由刘女士承担责任,也无法证明手镯在交付给物流企业时存在明显瑕疵。因此,法院判决商家退还刘女士全部货款9.15万元。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刘佳对此案解读道:“刘女士完全遵循商家指示完成退货,行为符合诚信原则;商家未在验收时及时提出异议,事后拒退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交付时转移。本案中,商家明确要求由其指定物流上门取件,并禁止消费者自行寄回。当物流人员完成现场核验并接收商品后,手镯的保管风险即已转移至商家。商家以“试戴痕迹”为由拒退,实质是将商品后续风险转嫁给消费者,违背了风险转移的法律原则。
刘佳法官进一步提醒:“七天无理由退货制度旨在破解网络交易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但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商家与消费者共同努力。”消费者应确认商品属于可退货范围,保持商品完好,严格遵循商家退货流程,在7日内发起申请并寄回商品,同时注意留存物流单据等凭证。商家则需明确告知退货流程,及时验收商品并当场提出瑕疵异议,合理界定“商品完好”标准,并依法履行退款义务。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