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件聚焦: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其乘坐网约车特惠订单时遭遇司机额外收取空调费的情况。车内告示明确标示“如需空调扫码3元,自动开启”或“特惠订单不含空调,自愿消费”等内容,相关现象迅速引发网络热议。
2. 规则与现实的冲突:
近期多地持续高温,乘客在乘车时要求开启空调本是人之常情。然而,司机的加价行为合理性受到广泛质疑。主流网约车平台规则普遍明确禁止司机就开启空调一事向乘客加价或议价。同时,《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指出,驾驶员应依据乘客意愿使用空调设施,网约车作为提供载客服务的车辆,理应遵循该标准。此外,众多城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也已明确要求,网约车必须根据乘客意愿提供空调服务。
3. 现象背后的深层矛盾:
对于司机拒开空调或私自收取额外费用的违规行为,平台现行的处理方式(如扣减服务分、暂停运营资格等)虽然常见,却未能触及问题产生的根源。这场围绕空调爆发的司乘纠纷,实际上是网约车行业更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的外在体现。
4. 司机的困境与收入挤压:
当前,网约车行业“供大于求”态势突出,多地对运力饱和发出预警。司机本身已身处收入下滑的困境。平台间愈演愈烈的竞争,导致依赖低价订单吸引乘客的现象普遍。然而,平台对司机的抽成比例并未随之合理下调。在此背景下,司机可获得的收益空间被进一步压缩。部分空调收费纷争正是这一挤压压力的具体表现。虽然有平台推行高温补贴政策,但因补贴时段受限、金额相对较小(如采取按天而非按单结算)等原因,其实质性效果较为有限。
5. 平台的责任与解决之道:
有效化解此类司乘矛盾,平台应承担主体责任,着手完善规则设计中的疏漏。具体路径可探索包括:
o 研究建立运价动态调整机制,视实际情况(如气温、特定里程等)设定合理的空调附加费,使其透明、合规;
o 优化高温补贴发放规则,实现按订单实时结算,提高补贴精准度和实效;
o 进一步细化网约车服务标准,推动形成更为统一、规范的服务流程。
6. 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单纯依赖低价竞争无法引领行业走向可持续的未来。迈向精细化运营之路,才是网约车行业的必然发展方向。只有当行业服务标准更加清晰规范、平台规则设计更加公正合理,使得司机不必为了控制运营成本而牺牲基本服务质量,同时也能保障乘客获得舒心的出行体验时,整个行业才能真正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保障各方权益的平衡。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