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金作为租赁履约的担保,本应维系出租方与租客的信任,但现实中却频频成为纠纷源头。调查发现,租约到期后押金被克扣、拖延乃至拒退的现象,已成为住房租赁市场的痛点。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中,涉及"租房押金"的相关投诉高达上万条。
以南京在校生任刚(化名)为例,其在无锡实习结束后的退租经历堪为典型。多次催讨押金未果后,他辗转通过中介获取房东信息求助警方,调解仍无进展。最终诉至法院,经协调才分次收回1700元押金中的1500元,剩余200元至今无着。
青岛租客樊女士的遭遇则揭示了"黑中介"套路:签约时承诺免中介费,却以"维修清洁服务"名义收取每日4元的隐形费用;退租时又谎称"15工作日押金自动返还",实际拖延推诿。其维权过程更因电子合同平台失效而受阻,幸得居委会协助才追回全款。此次经历让樊女士决心未来租房时必查证"渠道合规性与纸质合同规范性"。
面对乱象,《住房租赁条例》明确规定:押金额度、退还时限及扣减情形应明载于合同,无正当理由不得克扣。法规同时严禁经纪机构代收代付租金押金,违者将面临警告、2万至10万元罚款乃至停业整顿。北京市物权法学研究会专家毕文强指出,新规落地需配套资金存管制度(押金入银行专户,退租3日内解冻)及保险替代机制(房东购保险替代押金),并引导中介转向服务增值模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赵秀池则建议多措并举:加强行业普法宣传提升守法意识;推行合同示范文本与备案管理;依托租赁信息平台开通租客反馈通道;建立政府监管账户实现资金全程监控。专家强调,构建"信息平台+信用惩戒+社会共治"三位一体机制,需住建、市场监管、金融等多部门协同制定细则,方能让法规从纸面走向现实。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