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电 本网讯 (作者 佟庆和 ) 盛夏时节的黑龙江五常市肆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1.2万亩稻田里鸭群嬉戏的图景构成了一幅生态画卷。,深入五常市肆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田间地头,这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鸭声一片”的生态农业模式。合作社董事长刘春翠介绍,通过“鸭稻共作”,这片黑土地不仅产出了高品质的有机大米,更蹚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五常市肆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 刘春翠
从“化学农业”到“生态共生”:一场黑土地的守护
每10亩稻田放养180只鸭子,它们是除草、除虫、施肥的全能管家。自2017年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土地流转整合1.2万亩稻田全部采用鸭稻共作模式,鸭子的粪便替代化肥,活动轨迹替代除草剂,啄食行为替代农药,形成了“水稻护鸭、鸭助稻长”的闭环生态链。
肆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成立于2017年,由当地一群志同道合的水稻种植户发起。成立之初,合作社仅有3户成员,土地规模也相对较小。但凭借着对水稻种植的热爱和对高品质大米的追求,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成员数量已增加到200多户,种植面积达到了1.2万亩,成为五常地区水稻种植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合作社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整合资源、统一管理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帮助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合作社董事长刘春翠介绍说;品质的管控,从源头到终端的坚守,品质是合作社的生命线。为了确保每一粒大米都达到高品质标准,合作社建立了严格的品质管控体系,从源头到终端进行全方位的把控。让消费者品尝到最纯正的五常稻花香大米。
这种效益提升的背后,是五常市全域产业升级的支撑。据市政府文件显示,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已达713.1亿元,连续八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董事长刘春翠通过进出口海南一米江南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康晶代理肆禾合作社生产的纯正五常稻花香大米远销韩国,也是五常市种植合作社民营企业为五常创收外汇第一家民营企业。
肆禾合作社的实践正是这一品牌战略的微观缩影——通过“千品千检”工程和全程可追溯系统,生态稻米成功打入高端市场,实现了“种得好”向“卖得好”的跨越。
从“单打独斗”到“链式乡村振兴”合作社模式
合作社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其构建的“合作社+农户+品牌”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带动周边9个村200多户农户参与,统一提供鸭苗、技术和销售渠道。这种模式与五常市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规划形成共振,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生态效益正在转化为更广阔的发展动能。五常市肆禾合作社依托“鸭稻共作”等生态农业模式,打造农事体验、正如刘春翠所言:现在游客来田里看鸭群、体验农耕,稻田成了网红打卡地,这是我们当初没想到的惊喜。
从黑土地的生态守护到产业链的价值重构,肆禾合作社以“鸭稻共作”为切口,诠释了县域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农业回归生态本质,当农民成为产业链的受益者,乡村振兴便有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这样的实践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捧牢了金饭碗,为全国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样本。
责任编辑 杨文波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