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8月20日正午,北京的顾女士正午休,一通突然弹出的FaceTime视频通话搅了睡意。屏幕显示"宜昌市公安局"字样,对方女声自称经侦民警"李某",称她牵涉"李燕洗钱案",限两小时内配合调查,还准确报出其身份证号和"去年5月28日行踪",甚至让记要点、下载反诈APP,看似专业。
但细节让她起疑:自称宜昌警方却带东北口音,来电是私人号码(谎称执法仪编号),先说"不是视频通话"转头又要"对着摄像头录保证",说辞矛盾。顾女士借口整理仪容扣下手机,用另一台手机联系律师,对方秒断"典型诈骗";又问父母,老两口反诈意识更强:"肯定骗钱的!"她随即将细节发亲友群提醒。
对此,宜昌市公安局明确回应:公安办案联系市民只用当地座机或民警电话,FaceTime等境外APP严禁公务使用;"两小时内处理"是典型诈骗话术。反诈中心进一步解释,此类冒充公检法诈骗中,骗子虚构"警号""案件",绝不会电话或视频办案,真有案件会上门当面核实。
近期多地频发同类骗局,杭州王女士就险因"李燕洗钱案"话术被骗48万,幸被警方及时拦停。骗子套路多:冒充当地公检法降低防备,用境外电话或FaceTime联系,伪造逮捕令、通缉令,甚至穿仿制警服、布置假警局场景,还诱骗下载屏幕共享软件套取账户信息。
警方提醒:遇陌生人提"转账""开共享屏幕"立即警惕;公检法不会网上办案,勿信"重大案件""限时处理";下载国家反诈APP,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守好钱袋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