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神医”兜售“秘方”乱象调查:虚构身份夸大疗效 消费者屡陷健康陷阱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0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医疗科普乱象丛生,新规重拳出击移动互联网时代,养生“爆款”频频刷屏,“神医”故事比比皆是,“网红医生”侃侃而谈……本该作为民众抵御疾病谣言屏障的医疗科普内容,却被层出不穷的无底线蹭流量、身份造假、直播带货营销所侵蚀,蜕变为侵害健康的潜在陷阱。编造的“祖传秘方”、跨领域的伪科学输出、化身推销员的白大褂形象、AI批量炮制的低质同质化内容——这些混乱局面不仅扭曲了医疗伦理,更直接危及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对此,监管“手术刀”已然挥出。今年8月1日,中央网信办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正式颁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治理乱象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新政迅速产生回响:部分平台着手清查存量账号,不少“神医”账号被依法封禁,“先执业资质认证,后内容发布发声”正逐步确立为行业准入门槛。然而,痼疾非一日形成,监管方与逐利违规者的博弈远未停歇。

受害经历:维权无门的消费陷阱“使用那个泥膜粉后,我的脸肿得像馒头,又烫又痒,还起了很多小疹子。可那位‘神医’让我继续使用,说是‘排毒’反应。投诉后不仅不给退钱,还被拉黑踢出直播间。我生活费本来就不多,一下损失了近300块……”这是北京某高校学生林同(化名)向记者讲述的遭遇,她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购买的“×氏秘方”泥膜粉,带来了巨大困扰。

类似林同的遭遇,仅仅是网络“神医”们打着“祖传秘方”噱头实施欺诈骗局的冰山一角。记者深入调查发现,众多标榜着“失传古法”、“祖传秘方”的所谓“神医”活跃于各大网络平台。他们惯用虚构身份、炮制传奇经历、伪造效果数据、设置虚假咨询服务等手段,将普通的药品、甚或是存在问题的产品,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药”,让消费者的钱袋子“破财”之余,更深受健康损害和难以有效维权的双重困境。

欺诈套路揭秘:从故事到交易的链条

· “故事模板”与虚假数据:许多“神医”引流和获利的核心模式是“讲故事卖药”。常见模板大同小异:或将普通药方说成“家族秘传十代,专治XX病”;或编造“意外偶遇、失而复得”的曲折经历;更有甚者,上演“不顾祖训、献出秘方”的苦情剧码。配合着这些虚假背景的是被夸大的疗效数据和“贴心承诺”。记者调查注意到,不少文章或视频中宣称的“患者病例统计”既无来源可查,也缺乏任何实质证据支撑,例如称“XX例患者使用X天见效”。

· “托儿”营造氛围,情感施压操控:在这些所谓“祖传神药”的评论区,常可见“救命之恩”“效果远超医院”等热情洋溢的好评。然而调查发现,这些评论的IP地址高度集中,部分账号在多个不同的“秘方”帖子下重复刷评,疑似网络水军所为。一旦消费者购买后发现问题,客服的态度则可能出现急剧转变:从售前“热情似亲人”,到售后极力推诿搪塞,直至无视或拉黑。消费者赵先生表示,被某烫伤药膏评论区的“好评”诱导购买,但使用后伤口反而化脓。更糟的是,当他质疑时,竟遭到客服的无视和拉黑处理。

· “咨询”掩护下的隐蔽卖药链:除了上述赤裸裸的欺骗,更隐蔽的形式是以“合规咨询”作幌子的卖药行为。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如何合法售卖祖传秘方”、“如何办理药品生产许可”的所谓“求助贴”常引人关注。行业人士张先生指出,这实际上是精心设计的引流套路。发帖者表面咨询资质问题制造“重视合规”的假象,实则在评论区或后续私聊中规避平台监控直接交易。有消费者加入一些“祖传秘方交流群”后更发现,群内充斥着指导如何规避监管的话术模板和经验分享。更有甚者,在帖中展示伪造的资质文件(如挪用其他公司的注册号)。

· 监管漏洞与私域隐患暴露:部分平台内容审核存在明显宽松之处。“只要不使用‘治疗’、‘根治’等敏感词,改用‘调理’、‘改善不适’等说法就很容易通过审核。”多次投诉无门的王先生对此颇感无奈。更值得警惕的是,交易常常被转移到更私密的社交环境(如加好友、加入特定社群、货到付款等),脱离了官方平台的监管和保护。交易过程中不签合同、不开发票、甚至使用“拿调理品”这类暗语代替“买药”,进一步加大了消费者的取证难度和维权成本。

“神药”本质:成分不明与严重隐患

许多热炒的“祖传秘方”产品,其生产源头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合规问题。

· 成分成谜是最大风险:“纯中药”“绝无副作用”的宣传语往往经不起推敲。从业内人士和药师的观察看,许多打着“中药秘方”旗号的产品,实际上可能暗中添加了西药成分(如减肥药加西布曲明、治疗风湿或皮肤病加入糖皮质激素),短期内效果显著,却极易掩盖真实病情、产生巨大副作用且带来后续健康隐患。专业的刘姓药剂师指出,这具有极高的风险。

· 说明含混甚至矛盾带来伤害:部分产品说明和使用指导极为混乱或模糊不清。有“痔疮秘方”一会儿称内服外敷兼用,一会儿又只说外涂不解释;某“烧烫伤膏”只粗泛建议“有水泡需扎破消毒再涂”,但没细讲怎么消毒、有何禁忌。有家长仅凭说明自行处理孩子烫伤,竟导致了伤口感染。

· 退货维权极其困难:消费者在感到上当受骗之后,想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却是困难重重。多位投诉的消费者反映,“无效退款”的承诺多是一纸空文,很多人最终无法成功索回货款。赵女士购买承诺40天无效退款的“×族老方”,在承诺期内联系商家就被置之不理。而林同学虽然经过了平台、消协等途径申诉,却也因缺乏足够资金做专业的产品过敏测试,被对方断然否认是产品质量问题而被“拒赔”。

新规落地,治理破局希望现

面对如此令人深恶痛绝的网络健康陷阱,四部委联合出台的这份新规被诸多像林同学这样的受害者寄予厚望。

“看到这个通知发布的时间(8月1日),我觉得非常及时!希望那些‘神医’和卖不靠谱‘神药’的问题能得到彻底治理。”林同在受访时如是说,也道出了诸多曾经上当或险陷罗网的消费者的心声。

这场围绕医学科普与医疗诚信的网络纠战虽未终结,但重拳治理下,公众的安全健康无疑迎来新一道保护之盾。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女医生坠亡事件,执法惰性是“最后一根稻草” “亮证女”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嫌泄露信息,当事人发声 安徽铜陵:白鹭群集 美景如画
华为公布“车辆编队”专利 助力提升智能驾驶安全性 英伟达再度深夜发声:我们的芯片不存在后门、终止开关、监控软件 OpenAI发布开放权重人工智能模型 教育公平不容侵犯!造谣“中考分数线”牟利者被警方依法查处 陌生人一桌饭:城市青年的社交盲盒实验
云上凉都:武陵山下乐道村的立体“钱”景 澳门青少年演绎《满门忠烈杨家将》,传承非遗粤剧艺术 武汉暑期“科技游”成热门 寓教于乐体验拉满 绿色节俭办赛 理念贯穿成都世运会每个细节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暑期上新:殷商展览“嵌绿松石饕餮纹罍”等四珍品亮相
《奇遇》新曝复古MV引怀旧 首映获赞“笑果升级”超越过往 北京密云暴雨后村庄灾情重建:居民生活逐步恢复中 南美智港·中秘情缘:钱凯港,改写历史的新门户 阳台厨房竟成“卧室”!低租诱惑下的群租房回潮 公主岭吉农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索生态循环养殖 蚯蚓“牵线”鸡“生金”绘就振兴图景
暑期学生安全警示:警惕电信诈骗黑手伸向未成年人 AI赋能华教变革 全球华校汇聚温州共探数智时代转型之路 国务院: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教费 美媒:贸易战恶果显现 美消费者将面临90年来最高平均有效关税 15金12银10铜收官!中国队世锦赛再次力压美澳两强,网友热议
缅甸贸易中心海南揭牌,深化中缅多领域贸易合作 夏夜消费新图鉴:无人机光影秀、足球经济与老街焕新 全国文旅消费季创新场景激活力 无子女老人遗产归属判例解析: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法律应用 崇廉笃行:一堂跨越千年的廉洁家风思政课 深圳新辟直通香港巴士专线 海上世界出发经深圳湾口岸仅1.5小时
抗战电影闪耀暑期档,《南京照相馆》票房超16亿领跑市场 泥石洪流中矗立 他们是村民的“主心骨” 高铁车厢秒变“静课堂”:列车员巧发试卷安抚小旅客 广东强化鸟类迁徙保护:林长责任制引领新方案执行 共富小岛新传:红蓝绿三色交融的蚂蚁岛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