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期,北京市民王先生购票后突接“航班故障”电话,对方以退改签为由引导其操作支付宝收款,谎称需开通“企业账户”。王先生被诱导下载虚假民航APP并输入银行卡信息,随后以“验资”为名被诈骗70万元。此类精准信息诈骗令人防不胜防。
诈骗手法翻新,退票成重灾区
除了王先生的遭遇,翟某也曾接到“航班延误理赔”电话。骗子诱使其下载含屏幕共享功能的软件,以“保障安全”为名录制操作过程,最终通过窃取验证码转走其银行卡内资金。中国国际航空程丹指出,航空领域诈骗主要分两类:一是伪造航班变动信息诱导下载涉诈APP或转账;二是发送虚假“里程过期”短信,诱骗登录仿冒商城窃取资金或收取“税费”。
兼职购票陷阱多,暑期学生需警惕
暑期兼职高峰期,“轻松赚钱”常成诈骗噱头。警方人士李小燕揭示,刷单诈骗先以小额返利博取信任,再制造“高投入高回报”假象诱导连续转账,得手后立即消失。同时,演唱会门票诈骗在社交平台频发,骗子以“保证金”“中介费”为由骗取歌迷汇款。教育退费诈骗则伪造官方文件,诱导家长向虚假客服转账充值。
防范牢记“三不”,共建反诈闭环
如何避免受骗?程丹强调退改签需坚持“三不原则”:不点陌生链接、不共享屏幕、不透露验证码,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李小燕提醒:刷单属违法行为,脱离官方平台的交易均存风险。上海申浦律师事务所吴士刚建议,公众遭遇可疑信息或已受骗时应立即报警并留存证据,同时主动向电信部门反馈诈骗线索,助力构建“公众反馈—部门处置—全民防护”的反诈闭环机制,从源头阻断诈骗传播。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