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零碳发展浪潮
随着国家“零碳园区”建设战略持续推进,工业领域加速绿色升级。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布局零碳园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细化部署,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更提供了系统性指引,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实体应用场景。
杭州临平的标杆示范探索
位于杭州市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茧SPACE产业园,凭借其零碳示范项目入选2024年度全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该园区集聚生物医药、配电装备制造等多元业态,以绿色设计为根基构建低碳物理载体。项目负责人曹国兴阐释其实现路径,聚焦“替碳、降碳、固碳、易碳”四大维度:
· 智能节能系统:空调依据外部温度自动调节制冷强度,人体感应LED照明实现人离灯熄,在维持舒适度的同时降低能耗,实测节能效率达4%;
· 光伏能源转化:屋顶铺设超2000千瓦光伏电站,年发电量约212万千瓦时,将阳光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 光储充一体化:34.8千瓦光伏车棚配合储能系统,通过自研管理系统实现余电存储循环利用。
经济效益与减碳成效
该项目年发电效益达158万元,节能收益10万元,削减3000千伏安配电增容需求(节省费用约100万元),园区绿电占比从零跃升至63.2%。临平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嬿指出,此类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小微园区解决方案,为民营产业园区零碳运营提供了可复制的工程样板。
产业基础赋能低碳转型
作为浙江首个民营零碳产业示范园,该项目的示范意义超越技术本身。临平区经科局副局长戴劲强调区域优势:工业制造业与服务商集群提供产业支撑,高能耗场景催生广阔应用空间。数据显示,2024年临平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占杭州总产值比重达19.2%。
零碳愿景的现实逻辑
需明确的是,零碳园区并非绝对零排放,而是通过规划设计与技术管理实现碳排放“近零化”,并为“净零排放”奠定基础。曹国兴指出,当前企业对分布式能源的价值挖掘仍显碎片化,亟需系统性整合。未来需通过规模化推广进一步降低技术成本,助推更多园区迈出低碳转型第一步。
杭州的绿色先锋角色
作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杭州拥有1700余个高能耗产业园区,其零碳实践对全国工业低碳转型具有探路意义。当地政策明确将新能源配建与节能改造作为零碳园区认定的核心指标,致力于打造可复制的绿色转型高地,为产业升级注入可持续动能。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