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布“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3641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牛种质资源之一,包括58个地方黄牛品种,这些品种展现出耐粗饲、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和肉质好等突出优点,形成了独特的遗传多样性谱系。然而,与国外专门化肉牛品种相比,中国黄牛在生长速度较慢、后躯欠发达和产肉量较低等方面存在不足,这对其肉用开发造成了影响。

传统的育种方法主要依赖表型观察和经验判断,导致效率低下、周期漫长,难以精准捕捉基因层面的优良性状。因此,加强中国地方黄牛的保护选育和高效利用,培育具有特色优异性状的自主品牌肉牛良种,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f169b0c6f57b4e96868271af4f667db1.png

近五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康普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以秦川牛为代表的中国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等六大地理区系的地方黄牛品种进行了特异性位点的精准筛选。团队整合了多年在生长、肉质、繁殖及抗病等性状相关功能位点的研究成果,成功研发出“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于近日正式对外发布。该芯片作为液相产品,具有检测成本低和选择准确性高等特点,能够实现中国黄牛的快速、精准、高效选育,为地方品种保护、定向选育和高效利用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中国肉牛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团队继2021年1月打破肉牛育种芯片国际垄断、开发首款中国黄牛高密度SNPs固相芯片后,在牛分子育种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该芯片以中国五大良种黄牛为核心,涵盖了中国六个地理区系38个黄牛品种的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并整合了生长、肉质、繁殖及抗病等多个关键性状相关的18500个功能位点,为精准育种奠定了科学依据。在分析38个中国黄牛品种近30T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的基础上,芯片为这些品种量身定制了专属鉴定位点,能精准识别独特的基因标识,为中国黄牛种的鉴定与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在测试验证中,团队利用该芯片对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和延边牛四个品种的28个个体进行了SNP位点检测,并对10个存在地理差异的品种共47个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的位点选择合适、设计合理,分型结果表现优异,能够满足大量样本的检测需求。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公告/易动市县决策网工作证全部作废(2025年8月28日之前的)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杭州队阵容厚度助力,98:66大胜湖州队斩获三连胜 西安将打造“唐诗之都”文化品牌
校地合作,农用酵素助力长子县乡村振兴 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将迎来新国标 庐山西海:夏日里的“西海蓝”与水上运动天堂 南矶湿地保护区八月鸟类调查:记录82种鸟类,麋鹿现身 《南京照相馆》香港热映,观众好评如潮
大学生兼职出借个人信息惹上官司,法院判赔2万元 数字化手段助力世界遗产保护:杭州“数智运河”提供创新范例 古风团播:青年群体中的“国风新消费”热潮 启动仪式在铅山隆重举行|上饶市2025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后岩村: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峨眉武术热与乐山文旅新风貌 云南鲜花咖啡:两岸交流的“高原特色纽带” 西延高铁全线接触网贯通 为联调联试筑牢基础 高校迎新机器人“上岗”:科技赋能开学季 折射中国机器人产业新活力 千年古塔“出圈”背后:当“绿色能量窗”遇见文物保护
浙江攻坚“人工智能+海洋” 三年打造十大标志性场景抢占高地 黄河“几字弯”治沙记:从“阎王鼻子”到生态屏障 布鲁斯·威利斯与额颞叶痴呆抗争:家人守护下的硬汉余晖 海南榴莲丰收季落幕 国产鲜品凭"树上熟"优势站稳市场 新式茶饮:以体验创新与健康升级打开茶文化新窗口
三星堆文创破圈:千年文物变“带货顶流” 年销超2亿 丹江口:守好一库碧水 激活生态财富 开学季“文具出海”热潮涌动 嘉兴制造借创新与服务拓全球市场 盐池:红色沃土绽新颜 以红赋能谱华章 短视频代运营陷阱:“零成本变现”幌子下的300万诈骗案
2025长沙WTA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望城站启幕 北朝隋唐文物展亮相桂林 晋桂文化交融共述古都风华 华晨宇火星演唱会苏州开唱 七夕浪漫与文化创新交织 青海湖启幕“拉面+骑行+文旅”融合活动 打造生态消费新场景 夜游锦江:古今交融绘就成都夜经济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