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壮丽了!”8月7日,“治水兴水看新疆”采访团行进在盘旋的山路上良久,当车辆翻过山梁,俯瞰山谷时,一座庞大的水利工程——阿尔塔什水利枢纽,便豁然呈现在记者眼前。湍急奔涌的河水在此化为宁静平湖,将“高峡出平湖”的诗意画卷真切展开,令人惊叹。
巍然矗立在新疆叶尔羌河上游的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是当前自治区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其总库容高达22.5亿立方米,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运行。这座工程犹如一根稳固的“定海神针”,不仅牢牢管束着桀骜不驯的叶尔羌河,也如同生命之源,滋养着下游百万民众的幸福安康。
制伏洪魔 终结水患:
回忆起过往,莎车县霍什拉甫乡阿尔塔什村村民玛尔江古丽·图尔荪感慨道:“那时候洪水一来,田地、房屋、电线杆经常被毁。现在好了,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曾几何时,源自喀喇昆仑山脉的叶尔羌河,因夏季冰川融水集中释放,屡屡暴发洪水,沿岸各族百姓饱受其苦。而其它季节,河水又急剧减少,导致下游严重缺水。在河的上游兴建一座既能防汛减灾、又可保障全年供水的水利枢纽,成为迫切的民生需求。
2011年,总投资超百亿的阿尔塔什工程动工。“挑战巨大,坝址建在覆盖层厚度达94米的松软河床上。”新疆新华叶尔羌河流域水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新文介绍道。工程团队攻坚克难,成功解决了高地震烈度、陡峭边坡、高坝体建设以及深厚覆盖层这“三高一深”的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在类似软基上建造世界最高坝的记录。2019年11月,阿尔塔什水利枢纽首次下闸蓄水,彻底驯服了叶尔羌河的水患,将该河的防洪标准由稀遇的2.5年一遇,大幅提升至可期的50年一遇。工程每年有效避免了约1000万人次的防汛抢险投入,为河流沿线逾200万各族人民筑起了安全屏障。“国家实力的提升圆了我们老一辈水利人的夙愿,”段新文说,“自豪之余,更感责任如山,必须运维好这项造福人民的工程。”
引洪润田 护航生产:
阿尔塔什枢纽的建成,其效益远不止防洪。它为南疆的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以及绿色能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现在是农作物需水的关键期,”段新文强调,“我们严格遵循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的调度指令,确保下游灌溉和生态供水充足。”自枢纽投运以来,叶尔羌河流域的有效灌溉面积从600余万亩显著扩展到超过1000万亩,耕地扩容的同时,粮食产量也逐年攀升。莎车县霍什拉甫乡阿尔塔什村党支部书记石德红举例:“水有了保障,冬灌春灌都能满足,我们村的小麦亩产就从过去的200公斤提高到了370多公斤。”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还肩负着缓解南疆四地州电力紧张的重要任务。2021年,其水电站6台机组全部实现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755兆瓦,年发电量约为21.86亿千瓦时。这些清洁电能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8.31万吨。每到八月丰水期,通过泄洪口奔涌而出的叶尔羌河水,持续补充着塔里木河的水量。枢纽每年稳定向塔里木河提供约3.3亿立方米的生态补水,并专项向下游胡杨林保护区供水1.2亿立方米。为保护河流生态,枢纽还设立了专门的鱼类增殖站。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程师杨桂权介绍:“我们在鱼类的繁殖季节通过独特的升鱼设备将下游鱼群输送到上游,迄今为止已累计增殖放流186万尾。”
开启机遇 富裕乡村: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的兴建,也为周边区域带来了巨大发展契机,尤其是邻近的阿尔塔什村,村民们的生活由此发生显著改变。玛尔江古丽·图尔荪回忆:“从2011年起,我们家收入就一路上涨。”工程建设初期,她丈夫在工地做零工,发现建材运输需求旺盛。夫妻俩商量后向亲友借款2万元购入二手车拉货。到2015年,经济好转的他们又花费23万元添置了更大的二手卡车专为枢纽运送水泥沙石等,月收入可达2万元。工程完工后,丈夫仍驾驶卡车辗转于新疆各地的建设工地。今年初,这对勤劳的夫妻购置了一辆崭新的重型货车,专跑新疆至甘肃的长途货运,月均收入已达3万元。“阿尔塔什枢纽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打开了致富的思路。”玛尔江古丽感激地说。
在村民伊马木·库尔班尼亚孜的家门口,两台耀眼的橘色装载机格外醒目。他指着说:“这辆是2015年为接工地活借钱买的,那辆是去年自己挣了钱买的,两台花了30多万呢。”石德红书记感慨:“这样的例子在村里比比皆是。”枢纽建设期间,全村约八成劳动力参与其中,从日薪200元的普工,到月薪超过2万元的大型机械操作手,大量村民因此掌握了技能、增加了收入。据统计,工程建设高峰期累计为周边乡镇提供了1.2万人次的就业岗位,培训技术工人超3000名,在阿尔塔什枢纽工地务工一时成为附近村民的热门选择。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