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浸润、文脉深藏的广州市荔湾区,地处珠江河畔。这份厚重的底蕴曾孕育“大通烟雨”“荔湾渔唱”“双桥烟雨”等诸多“羊城八景”名片,构成千年商都独特的文化密码。
珠江脉动:穿越千年的底蕴之源
荔湾历史人文血脉与珠江密不可分。珠江水系贯穿区域南北,见证着荔湾悠久的发展历程。西汉时陆贾在增埗河(今西场)筑泥城、植荔枝,开启“荔枝湾”之名。跨越南北朝、唐、南汉、宋、元各代,西来庵(华林寺前身)、荔枝园等古迹与水系相伴,“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描绘岭南水乡的经典画卷。
商都烙印:海丝起点的繁荣印记
岭南商都的基因深深扎根于此。隋唐时西华路一带的西候津亭已是商贸要津;宋元时期的芳村大通港是重要转运枢纽;明代怀远驿迎来送往万国使节;清代十三行更成为“一口通商”门户和白鹅潭商贸盛景的见证者。
繁盛贸易催生了独特多元的文化宝库:婉转悠扬的粤剧曲艺、镌刻历史的骑楼街巷、中西合璧的西关大屋、匠心独运的岭南园林、“三雕一彩一绣一窑”等精妙工艺、特色鲜明的节庆风俗、浸润烟火气的西关美食……这些极具岭南风情的文化资源在此汇集交融,书写着独属于老荔湾的厚重印记。
胜境焕新:荔湾绽放时代光彩
荔湾自古被称为“西关”,以其地邻旧城西门外而得名,荔枝湾涌如丝带串联城市脉络。珠水三江交汇的白鹅潭作为区域发展连接点,焕发城市新动能。
2011年揭盖复涌后的荔枝湾涌带动“荔湾胜境”入选“羊城新八景”,如今再续荣光。如今多个亮眼名片织就新的风景画卷:
· 荔枝湾涌再现“溪水绿”,十二座文化小桥串联水岸,泮塘龙舟、水上花市延续传统文脉;沿岸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等更新示范项目成为新地标;象征水乡记忆的荔枝树已回归。
· 古祠流芳陈家祠以修缮工程焕发新生,精巧灰塑在灯光秀中焕然一新,别致文创变身文化信使,开放东广场增添春日风采。
· 在白鹅潭启航的文化巨舰“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聚合美术、文学、非遗三大场馆实力。国际建筑博览园沙面也重焕光彩,百年欧陆建筑华丽转身,古树群落呈现城市生态之美。
· 两度春节于白鹅潭举办的盛大烟花汇演与科技灯光秀完美融合,不仅重拾传统文化氛围,更为城市节庆注入现代气息。
文旅融合:向世界递出新名片
伴随新“荔湾胜境”的诞生,一个“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全域旅游图景正在形成。立足岭南文化核心区的定位,荔湾正着力打造世界级文旅示范区:
· 整合文化印记串珠成链,依托永庆坊、陈家祠、艺术中心与沙面等节点资源,构建大景区整体形象,开发岭南文化、非遗体验、红色印迹等多维特色线路。
· 高标准建设白鹅潭世界级商业地标与大西关特色商圈(含上下九至永庆坊板块),推进传统批发转型;融合动漫科技与数字时尚深化岭南表达。
· 深化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和文旅活力区平台建设,探索“文旅+”跨界发展、小店、滨水、市集、公园及平台等多种经济形态,打造产居融合生活典范;启动重要片区活化计划(如逢源大街、宝源路等区域)。
胜境蝶变并非终结。作为集中展示岭南底蕴与城市活力的国际文化会客厅,新“荔湾胜境”将继续演绎荔湾精彩传奇,展现一座城永恒的精神力量与璀璨的人文之光。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