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冬枣采摘机器人陕西大荔试验成功,助力农业现代化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2417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在陕西渭南大荔县两宜镇绿丰源家庭农场的冬枣大棚里,技术人员正操控一台智能采摘装置。这台机器人通过先进系统识别出成熟的冬枣,机械臂平稳伸出,精准抓取果实后迅速摘下,整个过程动作流畅且高效。

1752023712180024.png

近日,深圳蓝侠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合作研发的中国首款“蓝侠”智能冬枣采摘机器人在大荔县完成实地测试,取得了预期成果。这一突破性进展推动了科技成果向农业新质生产力转化,并将促进该县冬枣产业向更高质量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王勃然指出,测试重点包括机器人在不同光线、叶片遮挡及复杂环境中的果实识别精度,以及其在不同路况下的自主导航能力。

今年全国两会上,AI技术成为热议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党总支书记马红丽提议,利用AI赋能机器人解决冬枣采摘的体力负担问题。经过半年多的联合攻关,首台机器人成功投入实验,马红丽对此感到欣慰和自豪。家住苏村镇的李小亮专程前来观看实验,他感叹道:“亲眼看到机器进枣园采摘,场景令人震撼,科技力量真强大。既然冬枣能用机器人,我们当地的黄花菜产业也有望实现类似技术。”

据了解,“蓝侠”机器人采用多光谱成像和自主训练的AI视觉模型,能在枝叶遮挡的复杂背景下识别果实。仿生柔性夹爪可适应果实形状大小,多自由度机械臂配合自研手眼协同算法实现精准操作。试验结果显示,机器人采摘单果间隔约8秒,成熟果实抓取成功率接近85%,损伤率低于8%。此外,专门设计的底盘车可在1至2垄宽的场地灵活移动,符合大荔冬枣精细化管理需求。

王勃然表示,团队计划在2-3个月内优化第二代样机的场景适应性,第三代样机开发将在6-8个月内跟进。当前单臂作业的机器人未来将升级为多臂多摄像头的“三头六臂”设计,以大幅提升效率。同时,团队正努力降低成本,确保产品对农民带来实用价值和实惠。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声明 关于冒充我司名义发布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青海海东启动媒体行活动 多角度展示河湟文化魅力 沂蒙山茶产业调研:绿叶变“金叶”的绿色之路
54部中国学研究经典亮相上海 涵盖16国学者成果 海南自贸港即将全岛封关 开放型经济体系成型 AI代写黑工厂曝光:论文网文沦为流水线产品,监管迫在眉睫 上饶数字文化“新三样”扬帆出海 网文网剧网游闯世界 秋日润燥首选百合 滋阴安神缓解秋燥不适
华侨华人助推农业科技合作 中外融合共筑粮食安全 粤港澳发布新一批“湾区标准” 累计已达262项 《余生有涯》定档10月16日 聚焦夫妻携手共渡人生风暴 宁夏乡村学校“燃梦行动” 五年阅读改变移民子女成长轨迹 北京空中丝绸之路联通94条航线 辐射7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点
永兴农村创业主体破万 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黑龙江新能源装机超煤电 占比达57.9%创历史 报名人数破万 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将启幕 广西糖业瞄准810亿元产值 打造国际先进制糖基地 业主私挖300平米地下室,整楼32户房屋开裂被捕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评国家级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山西省海外联谊会国情研修班开班 港澳海外理事开启山西交流周 宁化油茶产业绿了荒山富了民 水土治理与特色农业双赢 枣庄辣子鸡的产业化之路:从家常菜到百亿集群 乌拉特后旗:麦草轮作新模式,黄土生金效益增
金秋丰收看河套:多元种植模式谱写现代农业新篇章 “简述中国 牍懂丝路”展览走进山东大学,推动简牍文化传承创新 全国首设婴幼儿发展管理本科专业,破解托育人才短缺难题 河南“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东北首届水博会沈阳开幕,智慧水利成焦点
国乒男女队双双挺进亚锦赛四强,半决赛将战日韩 舞剧《天工开物》启动海外巡演,首站登陆悉尼歌剧院 全国首部大湾区轨道交通条例出台,2026年起实施 广东阳春打造鳜鱼百亿级产业链,种苗供应占全国七成 湖北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 带动就业与人口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