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演出市场持续升温,演唱会及体育赛事门票“一票难求”的现象日益凸显。部分不法分子借此在社交平台、二手交易网站设下“票圈陷阱”,以代抢票、内部录入票、带入场等名义实施诈骗。公安机关“净网行动”近期连续破获多起案件,揭露票务黑产利益链,呼吁公众警惕新型购票骗局。
在代抢票骗局中,犯罪团伙常以“专业团队”“技术抢票”为噱头招揽客户。上海网警披露的案例显示,不法分子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群组收取每张票200至1000元代抢费,承诺90%成功率,实则要求消费者提供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甚至银行卡信息,利用外挂软件抢占门票。江苏镇江警方2025年1月破获的特大抢票案中,犯罪团伙利用17款非法软件,两年内抢购全国450场演唱会门票超3万张,非法获利千万元。该团伙分工严密:软件开发者破解票务平台加密算法,抢手操控“手机墙”(数百部手机同步运行程序),黄牛则通过淘宝、闲鱼倒卖门票。警方查获的电子表格中存有20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
“内部录入票”骗局同样猖獗。2025年6月,苏州李女士轻信“官方平台录入”说辞,被诱导向伪造的客服发送申请邮件,在虚假平台支付“保证金”“解冻费”共8400元。诈骗分子通过伪造邀请函二维码、虚构客服身份实施诈骗,甚至以“屏幕共享”窃取银行卡验证码。此类骗局已形成产业化链条:前端话务组用AI语音机器人批量拨打电话,中端技术组搭建高仿购票网站,后端洗钱组通过虚拟货币、游戏点卡转移资金。杭州网警2023年破获的“九价HPV疫苗代约”案中,犯罪团伙以“虚假预约—系统故障—二次转账”手法诈骗200余名女性,涉案金额超300万元。
技术性侵权问题亦不容忽视。2023年广东佛山破获的APP系统破坏案中,犯罪团伙通过篡改数据包非法增加积分,暴露票务系统安全漏洞;江苏盐城2022年查获的微信实名认证黑产链中,犯罪分子利用脚本程序非法认证12万个微信账号,为诈骗提供“马甲”。部分黄牛甚至试图突破现场安防:2025年7月14日武汉某演唱会期间,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工作证、带领观众翻越围栏牟利,引发多起强行闯入事件。此类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更可能引发人身伤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指出,代抢团伙行为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不仅破坏售票秩序,更致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加剧。2023年四川攀枝花破获的老年机木马案中,犯罪分子正是利用用户设备安全意识薄弱,通过植入恶意程序控制1440万部手机。
公安机关持续开展票务领域专项整治。2025年上半年,“净网行动”侦破相关案件127起,打掉犯罪团伙43个,查获非法软件38款。典型案例包括:山西运城洗钱案(利用票务交易为境外赌博洗钱1.5亿元)、浙江杭州网络水军案(有偿刷量控评扰乱市场,涉案千万元)、广东汕头AI换脸案(深度伪造技术绕过人脸识别非法注册账号)。公安部网安局负责人表示,正推动建立票务行业黑名单共享机制,联合文旅、市场监管部门实施联合惩戒。公众发现可疑购票渠道可拨打12321举报或通过“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提交线索。
公安部“净网行动”发言人强调:“正规票务平台不会要求用户扫描非官方二维码或点击不明链接,购买'强实名制'场次门票时尤需警惕'票证分离'交易。”上海网警发布的防骗口诀亦提示:“代抢录入莫轻信,官方渠道最安心;屏幕共享要拒绝,转账汇款需谨慎。”在这场技术与人性的博弈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是避免落入“票圈陷阱”的关键。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