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晨7点30分,贵州省安顺市中华东路和建军路交汇处,车流涌动不息。这一路口是市区东西主干道的核心枢纽,附近有两所学校,早晚高峰时接送学生的车辆汇入,交通压力倍增。
为缓解拥堵,安顺交警采取“微创”策略,实施限时单行、车道扩容、标线调整、隔离设施和信号灯优化等措施,提升区域通行能力。如今,道路容量增大,红绿灯周期缩短20至25秒,高峰期单位小时通行量增加1500辆,整体效率提升7.6%,市民出行更舒适。交警部门摒弃“大拆大建”思路,以精细改造回应民众对安全顺畅的期待。
“微改造”精准针对问题。例如,定安大道火烧寨路段是400余户村民通勤要道,过去中央隔离带开口不规范,车辆随意掉头、行人乱穿频发,隐患重重。安顺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直属二大队一中队队长陈陆介绍,交警封闭不规范开口,施划斑马线并增设红绿灯和警示标志,彻底杜绝乱象。村民张中永感叹:“现在方便多了,安全有保障!”
类似地,黄果树大街交定安大道路口的直角弯曾因视线差事故频发。直属一大队三中队队长陈志勇指出,该平交路段车流大、速度快,夜间易碰撞墙体。交警在墙体刷反光引导线,安装爆闪警示装置和减速带,引导驾驶人提前减速。驾驶人张海江表示:“新设施让行车更安全,隔离护栏避免人车混行。”改造后,该路口伤人事故绝迹,车损事故大幅减少。
安顺交警还通过新媒体平台收集民意,解决民众痛点。学院路周边5所学校长期拥堵,师生反映过马路危险。交警调整斑马线位置,配备红绿灯,增设限速标志和减速带。安顺学院学生曾林海说:“长下坡路段安全多了。”民警宋洪认为,师生们的肯定体现了“微改造”惠及大民生。
通过小切口优化,安顺交警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效益,让道路更畅通、出行更安心,生动诠释了精细化治理的力量。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