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9月23日,浙江省在杭州召开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情况新闻发布会。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小云在会上介绍,自2021年承担全国首批数据知识产权改革试点以来,浙江已累计发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2.4万张,实现直接转化运用金额超过90亿元,这两项指标均占全国总量的70%,展现出浙江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方面的领先探索。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浙江率先构建起数据知识产权的登记、运用与保护机制,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不仅明确了数据集合的权益归属,也为企业融资、交易、入股等提供了合规依据。目前,浙江已推动一批数据产品进入交易市场,涵盖工业互联网、商业营销、公共数据开放等多个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浙江近期还印发了全国首个针对人工智能数据的知识产权登记申请指引,进一步细化AI数据集的确权路径。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超1000件高质量AI数据集的知识产权登记,涵盖智能驾驶、医疗影像、语音识别等多个前沿方向,为落实“人工智能+”行动注入知识产权新动能。
这一专项指引的出台,有效解决了AI数据在来源合规、权利主体认定、使用范围界定等方面的登记难点,帮助创新主体更清晰、高效地完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提升数据流通效率与安全性。
谢小云表示,浙江将继续深化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等多元化价值开发,构建“数据供给—产权登记—转化应用”全链条生态,助力浙江打造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