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在山东的广阔农田里,植保无人机有序飞行作业,无人收割机依托北斗导航自主规划路径,土壤传感器实时回传墒情数据。这些智能装备正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农人”,推动传统农耕从“人力主导”向“云端管理”转变。
当前,山东已建成超过1000个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在潍坊高密市的示范农场,无人收割机不仅能自动调整作业参数,还与播种机协同实现“收种同步”。潍柴雷沃工程师介绍,万亩农场只需1-2名操控人员即可完成全程管理。与此同时,遍布田间的智能监测设备构成“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让农民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掌握作物长势。
支撑这些智能装备的,是覆盖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数字管理平台。邹平市的无人农场集成多源监测数据,实现从种植到收获的全程无人化作业。东营区家庭农场通过数据平台实现农机调度与农艺融合,在提升产量的同时减少化肥农药使用30%以上。聊城市高唐县则打造“农业大脑”,将专家经验转化为数字知识库,为农民提供在线技术指导。
智慧农业的价值正从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淄博的种业企业建设智能粮仓,通过温控系统降低产后损耗;日照的养殖项目实现蛋品分级加工与粪污资源化利用。山东还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累计开展数字技能培训2万多人次,推动农业生产从“经验种植”转向“数据决策”。
随着智慧农业技术的持续推广,山东正构建起技术应用、产业融合、人才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传统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提供新动能。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