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作为海洋与数字经济强省,浙江正加速布局“人工智能+海洋”新赛道。9月3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在杭州召开专题座谈会,汇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力量,共探发展路径。此前印发的《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海洋”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未来三年将聚焦渔船安全治理、大黄鱼养殖、港口环境、海洋新兴产业等领域,打造10个以上标志性应用场景。
在产业赋能方面,《方案》提出针对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周期长、深海开发难等痛点,开展智能研发、运维等5项任务。浙江海洋大学则瞄准大黄鱼养殖升级,计划构建“浙渔芯”AI种质管理平台,通过多组学—表型关联大模型解析遗传调控网络,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实现精准育种。
数据是AI发展核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聚焦宁波舟山港,将港区海况分析精度从公里级提升至米级,已产出过去5年5—10米分析数据集及未来10天小时级预报数据,并推动构建数据共享生态。针对渔船安全,浙江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拟研发防疲劳驾驶智能体,利用AI视觉识别监测船员不安全行为。
座谈会上,各方建议完善科研一体化机制、建设技术“练兵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厅长杨胜杰表示,将一体贯通“数据、模型、场景、应用”,推动成果复制推广,力争抢占“人工智能+海洋”发展制高点。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