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网报道 自2021年起,山西长治长子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启校地合作,以“农用酵素”技术为纽带,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转化科研成果,助力有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在丹朱镇西寺头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农业大学利用残次果蔬发酵制成的农用酵素,成为滋养土地的优质有机肥料。该技术通过微生物转化废弃物为活性物质,实现循环再生。实践显示,农用酵素在养分吸收、利用率上优势显著,有效提升作物生长、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结构及提升品质。
中国农业大学驻站团队不仅在实验田深耕,更在各乡镇设点示范、入户指导。数据显示,酵素种植的西葫芦亩均增产,肥料成本大幅下降。同时,教授工作站指导农户将废弃果蔬、秸秆等分类制作成不同菌剂,有效破解资源浪费难题。
在君乐蔬菜种植家庭农场,中国农业大学农酵小队成员现场指导农场主完成酵素制作。该技术通过酵素微生物保氮发酵工艺制成的有机堆肥,氮含量提升,氮损失减少,抗病促生效果显著,且方法简单易学,农民接受度高,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目前,“农用酵素”技术已在长子县广泛推广,60多家示范主体、37个农业园区参与制作农用酵素,总量达130余吨。该技术突破生物制剂“成本高”“不稳定”的瓶颈,实现“低成本、高质量”与“抗病促生”双重目标。村民反映,使用农用酵素后,蔬果品质显著提升。
这项源自高校智慧的创新实践,正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叠加效应,为长子县乡村生态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