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居民允女士近日在某电商平台购入一款8.8元手持电风扇,收货后发现商品质量低劣无法使用。联系退货时,客服指引她扫描随货寄来的"售后服务卡"二维码进入"退赔通道"。扫码后允女士被拉入"网络短剧推荐创作群",群内不断刷屏"看剧返利"信息。一名自称"导师"的群成员主动私信,以"边退货边赚钱"为由诱导其完成"新手体验单"。小额尝试后允女士确实收到返现,逐渐放松警惕。
嘉定分局反诈民警陆航指出,这实为刷单诈骗的变种:"初期小额返现建立信任后,骗子便诱导受害人扩大资金投入。"允女士在"导师"哄骗下前往银行提取15万元现金,准备按指示线下交付时被及时赶到的民警拦截。登录原购物平台后她才发现,电风扇店铺早已注销。陆航解释:"整个'退货'流程都是精心设计的引流剧本,核心目的是将消费者诱入刷单骗局。"
此类诈骗手段在全国多地显现。北京市反诈中心民警吴童透露,近期多个网购及社交平台涌现涉诈店铺,售卖商品涵盖U盘、纸巾、手机支架等日用品。调查发现这些店铺均由诈骗分子开设,故意寄出劣质商品,再通过"售后卡"诱导受害者扫码联系"客服"。"嫌疑人常假扮卑微店主,声称'店小经不起投诉',降低受害者防备。"吴童补充道。
在虚假客服的话术操控下,受害者往往将退货诉求抛诸脑后。诈骗初期的小额返利让事主深信"赚钱商机",随着投入加大,骗子便以"操作失误""账号冻结"等借口索要解冻资金。吴童分析:"部分受害者在巨额投入后因'沉没成本'心理越陷越深。诈骗店铺开设成本极低——仅需200元平台押金和40元代办营业执照,得手后立即关店跑路。"
警方紧急提醒消费者:
1.退货维权务必通过平台官方渠道操作,警惕商家提供的非正规联系方式
2.正规退款均为原路返还,凡要求下载APP、做任务退赔的均为诈骗
3.勿轻信"退货还能赚钱"话术,商品问题按平台规则处理
同时呼吁电商平台加强监管:
• 设立店铺"安全期"审核机制,核查实体经营场所
• 在客服界面增设醒目反诈提示
• 提高店铺资质审核标准,杜绝空壳店铺注册
陆航强调:"所有脱离平台交易的售后沟通都暗藏风险,守住'不贪小利'的原则是防骗关键。"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