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女装退货率居高不下,究竟谁之过?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0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不是尺码不对,就是版型不好,网上买女装,十件得退九件。”来自北京的消费者陈宇婷发出了这样的抱怨。晚上9点,浙江杭州一家女装网店的客服许晴还在忙着处理当天的退货申请,“已经记不清是今天的第几单了。”她所在的网店甚至专门设有分拣团队来处理每天退回的女装。

QQ20250717-085702.png

究竟是什么原因,推高了女装网店的退货率?让我们听听各方的声音。

下单变多,合身变难

你有网购女装的习惯吗?快递到手后,申请过退货吗?跟前几年相比,现在在网上买女装,你申请退货的概率有变化吗?不少受访者给出了相似的回答:虽然下单的衣服越来越多,但买到合心意的却越来越难。

来自上海的许文琪深有体会:“过去网购,看看商家描述、刷刷买家秀就下单,实物和线上展示差别不大。现在却得广撒网,买一堆最后只能留下几件合适的,剩下的统统退货。”穿搭博主陈希几乎每天都会下单女装,从大学起就是网购常客,如今刚起步运营穿搭账号。但这位“网购老手”发现,近期退换货频率激增。“以前大概十几件退一两件,现在反过来了,十几件里只能留下一两件。”陈希坦言。

数据印证了这种趋势。36氪研究院显示,电商服饰领域退货率居高不下,女装尤为突出,达50%至60%。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也指出,截至2024年四季度,女装是退货率最高的品类,其直播退货率甚至超过80%。

消费者更挑剔了吗?

女装退货率如此之高,是消费者变挑剔了吗?拥有十几年网购经验的王颖颖认为,自己的标准没变,但买到合适的确实更难了。“以前认准几家店,看实物图下单,差异不大。现在商家搞直播、短视频,消费者反而容易‘踩坑’。有的直播打光过度,雾蓝色裙子到手成了泛绿光的咸菜色;有的模特姿势扭曲,看不出实际版型,穿上身效果天差地别。”王颖颖举例道。

隐蔽的信息差还藏在尺码表里。北京消费者小陈按网店尺码表买了“L码”连衣裙,试穿时拉链却卡在腰间。一量发现,标注“腰围78厘米”实际仅72厘米。“客服说‘测量方式不同’,但这差别也太大了。”小陈埋怨近一两年总在尺码上“栽跟头”,误差大或各店“L码”标准不一,难以固定尺码买到心仪女装。

在女装行业从业多年的李峻看来,线上购物无法提供实体店即时试穿的体验,这个“先天缺陷”在女装领域尤其突出。“女装设计复杂,比如一款收腰A字裙,腰臀比适中的模特穿是‘法式风’,苹果型身材穿就成直筒裙。还有商家利用直播‘弄虚作假’,打光混淆颜色、质感,甚至直播间样品与售卖货品不同,导致消费者感觉差异巨大。”他分析道。

压价、同质化、尺码乱象推波助澜

女装高退货率的背后,是消费期待与商品品质之间的差距。广东省广州市一家服装加工厂老板赵成,在某电商平台经营着主营30元以内T恤的女装店。“我们主打低价多销,主要在样式上下功夫,让消费者夏天有更多款式可选,说白了穿一两次拍照就行。”即便如此,赵成的店铺退货率也达60%左右。他坦言成本控制限制了选料空间,无法满足部分消费者对质量的更高期待。

在一些消费者看来,有些衣服标价高,质量却配不上价格。据了解,近年来许多女装店追求网红风,一款衣服火了,其他店纷纷仿制,但质量、剪裁参差不齐,消费者收到的衣服可能洗一次就缩水,穿几次就开线,只能退货。

“线上女装退货率偏高是常态,近几年设计、款式、流行趋势更趋同质化,加剧了这一问题。”时尚产业独立分析师、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指出。他提到,一些店铺推行“快速上新”“柔性生产”,根据流行趋势试水少量样品再定产,但货物质量不稳定。“快速上新、柔性生产应基于品牌生态,若仅为模仿复制,只能做短期生意,收益难稳定。”程伟雄说。此外,线上女装价格内卷严重,商家为控本选择劣质面料或简化工艺粗制滥造,低价低质成常态,也推高了退货率。

尺码标准混乱是另一个突出问题。不少消费者反映,前些年穿中码或大码,这几年小码也能合身,造成选码困扰。线上客服推荐尺码时常以统一体重范围划分,但忽略个体三围差异,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生产小尺码可节约面料成本、降低库存压力,可能导致商家盲目追求小号,消费者到手不合适只能退货。”程伟雄补充道。

平台规则便利与滥用并存

站在商家角度,电商平台退货规则简单化、消费者退货便利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高退货率。这让女装店铺颇为烦恼。

“这几年平台普遍推运费险,尤其在618等促销节点,想参加活动就得默认提供,增加了投保费用。一些消费者可能只为凑满减下单,甚至卡在‘7天无理由退换货’节点,穿出去后再退,导致包装物料、快递费都打水漂。”某电商平台女装店老板诉苦道。

平台推出便利退货本为保护消费者,但部分人却利用规则,将网店当作“免费试衣间”;还有少数人滥用“仅退款”政策,衣服穿洗后仍申请“仅退款”,给商家造成损失。

规范各方行为寻求解决之道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广告协会品牌营销生态安全服务中心智库专家廖怀学认为,面对线上女装行业乱象,既要商家改进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也要避免规则被滥用形成灰色产业链。

“‘货不对版’‘P图过度’‘尺码骗局’等导致高退货率的乱象,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廖怀学指出,根据《电子商务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换货甚至索赔。他同时强调:“对于消费者滥用‘运费险’‘仅退款’等条款,若平台未能核查交易事实便强制实施‘仅退款’或强制商家参与‘运费险’,则违反了《电子商务法》禁止设置‘不合理限制条件’的规定,平台需对商家损失担责。”他补充道,将网店当“免费衣橱”反复下单或穿用后恶意退款,情节严重可能涉嫌违法,商家可依法主张货款、运费及商誉损失赔偿。不过商家维权不易,建议平台探索建立消费者信用共享机制,推行小额纠纷在线仲裁制度以降低维权成本。

平台积极应对

记者注意到,电商平台正积极应对高退货率问题。天猫服饰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尺码问题,平台通过大数据模型提升用户导购体验、理解消费者身形,进行精准推荐。与头部商家合作后,退货率已降低2至3个百分点。品质层面,平台通过品质鉴定“打标”让消费者安心。价格方面,推出预售、买贵必赔等措施消除顾虑。“退货率降低,商家经营成本也降低。我们还推出了退货宝,鼓励消费者尝试不同商品的同时,让商家以更低成本处理退货。”该负责人说。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房主任:脱口秀舞台上的女性新生 智慧农业版“科幻片”:番茄住“别墅”,温泉水养虾! 香港公布立法会选举及选委会补选实务安排 2025丝路万里行启程 全媒体探访上合合作新图景 中国开放新篇章:展会矩阵驱动全球合作新机遇
广东前汛期精准调度显成效 可调水量达74亿立方米 小立法承载大民生:“小快灵”模式彰显法治温度 暑期跨境热潮涌动,亲子研学客流激增 途虎养车获评闵行区最具社会责任企业 好莱坞女神进化史
宁夏蔬菜自营出口香港实现零突破 告别“曲线出口”直抵香江 AI偏见全球漂移:语言模型如何暗传人类刻板印象 网信办公布短视频整治第二批案例 六大类违规账号遭处置 青海青少年延安红色研学之旅在西宁启动 杨瀚森赛后谈体能三分及队友评价
2025西安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启幕 通道升级 班列提效——中欧班列(西安)跑出丝路合作“加速度” 教育部:严控暑期作业总量 甘肃民勤“金色年华”蜜瓜抢“鲜”国际市场 暑期档排片大洗牌!陈佩斯《戏台》为“荔枝”“姜文”让路,新片扎堆谁能引爆市场?
安顺交警“微改造”巧解城市交通顽疾 多彩贵州国际交流周启幕,共探特色产业出海新机遇 炮声变笑声,马鞍山村书写振兴新篇 第四届中国国际象棋冠军赛落幕,余泱漪夺冠王皓获亚军 票务黑产陷阱频现,暑期购票需警惕
港澳签署备忘录深化个人资料保护协作 中亚学者深度体验陕西文化,赞誉创新产业融合 红色热土焕新颜:中原抗战记忆赋能乡村振兴 上海援摩医疗队50周年活动揭晓多项卫生合作成果 AI双刃剑:当技术红利遭遇国家安全暗礁
宁夏五少年偷开老年代步车兜风被查 国家启动三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瞄准六大领域三类群体 超预期!” 多家外媒关注中国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数据 澳门特区立法会选管会依法对第八届立法会选举候选人的被选资格作出决定 家门口的全球集市:长春兴隆综保区点燃开放“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