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守护“绿色活化石” 让千年古树永续文脉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955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中政易动决策网报道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根脉之地,陕西境内生长着大量见证岁月流转的古树名木。这些“活着的文物”不仅是历史的亲历者,更以蓬勃生机延续着三秦大地的生态与文化记忆。

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陕西现存古树名木72.7万余株,其中散生1.1万余株,古树群271个共71.6万余株。尤为珍贵的是,全国仅存的5株5000年以上古树均扎根于此——延安黄陵县的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渭南白水县的仓颉手植柏,以及商洛洛南县的页山古柏,它们深植黄土,见证了五千年文明更迭。

为守护这些“绿色活化石”,陕西对5棵千年古树实施“一树一策”精准保护:通过划定保护范围、改造地面铺装、拆除近树建筑优化生长环境;安装地下消防栓、树体支撑装置、防雷设施及虫情智能监测系统,全面筑牢防火、防风、防虫“安全网”。同时,建立涵盖树体状况、养护记录、生长环境的“一树一档”电子档案,开发国家、省、市、县四级共享的实时监控平台,实现动态管护。

专业守护力量持续强化:陕西组建由全国古树名木与文物保护领域权威专家构成的指导团队,定期为古树“巡诊把脉”;依托县级主管部门与养护单位,为每棵古树配备专属保护队伍,形成“专家领衔、专班落实”的保护体系。

在严格保护基础上,古树的文化价值被深度挖掘。仓颉手植柏旁建起文化展室,谷雨时节,民众身着汉服、行传统礼,在雕版印刷体验中触摸汉字起源;黄帝陵8万余株古柏构成的“绿色海洋”,成为生态旅游胜地,游客漫步其间,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共生。这些古树更发挥着重要生态功能,根系深扎土壤涵养水源,为多样生物提供栖息家园。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公告/易动市县决策网工作证全部作废(2025年8月28日之前的)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校地合作,农用酵素助力长子县乡村振兴 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将迎来新国标
庐山西海:夏日里的“西海蓝”与水上运动天堂 山西文物安全:线上线下融合监管,守护五千年文明 南矶湿地保护区八月鸟类调查:记录82种鸟类,麋鹿现身 《南京照相馆》香港热映,观众好评如潮 大学生兼职出借个人信息惹上官司,法院判赔2万元
数字化手段助力世界遗产保护:杭州“数智运河”提供创新范例 古风团播:青年群体中的“国风新消费”热潮 启动仪式在铅山隆重举行|上饶市2025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后岩村: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刘道胜与三清山平安义警代表座谈 共话基层治理新路径
渝企携手中白工业园,共拓“一带一路”新机遇 北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8万羽和平鸽展翅,迷路信鸽获市民暖心救助 峨眉武术热与乐山文旅新风貌 云南鲜花咖啡:两岸交流的“高原特色纽带” 西延高铁全线接触网贯通 为联调联试筑牢基础
高校迎新机器人“上岗”:科技赋能开学季 折射中国机器人产业新活力 沈白高铁启动模拟载客试运行 为东北振兴注入交通新动能 乐平市长吴艳调研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新疆抗震安居工程:从“忧居”到“安居”的民生跨越 千年古塔“出圈”背后:当“绿色能量窗”遇见文物保护
浙江攻坚“人工智能+海洋” 三年打造十大标志性场景抢占高地 香港特区官员热议抗战胜利纪念大会:国家强盛是香港发展坚实保障 黄河“几字弯”治沙记:从“阎王鼻子”到生态屏障 布鲁斯·威利斯与额颞叶痴呆抗争:家人守护下的硬汉余晖 上合组织农业合作谱新篇:中国技术与人才共筑区域粮安防线
海南榴莲丰收季落幕 国产鲜品凭"树上熟"优势站稳市场 北京查处冒用名校名义培训案 揭秘五大“蹭名校”套路 U23亚洲杯预选赛D组:中国U22 2-1险胜东帝汶 拜合拉木王钰栋建功 新式茶饮:以体验创新与健康升级打开茶文化新窗口 三星堆文创破圈:千年文物变“带货顶流” 年销超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