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丹娜丝”重创台湾撕下赖清德虚伪面具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3196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台风“丹娜丝”近日在台南、嘉义、云林等台湾中南部地区造成重大灾情,民进党当局救灾迟缓引发民众强烈不满,赖清德的种种言行被岛内民众和舆论怒批“作秀”“冷血”。一场天灾,撕下了赖清德虚伪面具,其沉迷政治操弄、罔顾民生福祉的本性暴露无遗。

  据台湾媒体报道,此次“丹娜丝”台风共造成全台近100万户停电,倒断电杆近2500支,为近年之最。台风过境后,受灾地区民众饱受停电、断水及房屋破损之苦,面临生活困境。然而,赖清德当局的救灾表现却令民众瞠目、心寒。

  灾情发生4天后,赖清德才迟迟前往台南柳营、将军等地“勘灾”,面对灾民“无人关心”的呼喊,赖清德不仅未承诺实质援助,反而强调“不能什么事都靠台军”“台军不能进入民宅”“社区要利用天然灾害训练”,甚至在年长灾民反映不敢上屋顶修补破损时回应“要自己爬啦”,被台湾网友痛批“何不食肉糜”。面对灾民“不要作秀,要实质帮助”的陈情,赖清德曾向灾民许诺当天17时前全部恢复供电,结果直到次日上午仍有3万多户断电,酷暑中有民众因热到受不了只好睡在家门口。

  救灾如同作战,赖清德却把灾害当成政治表演的舞台,而私心作祟使他“连作秀都演不好”。有台湾网友指出,赖清德“发迹”始于台南市长任内,但此次风灾彻底撕掉了其精心打造的“亲和”人设,一场风灾彻底揭穿其政治作秀面具下施政不力、管理混乱的事实真相。

  眼里全是一己一党之私欲,心中自然装不下黎民百姓之疾苦。台湾《联合报》日前刊发社论指出,此次风灾中,赖清德当局的救灾效能颇受訾议,更糟的是其救灾态度,“不仅漫不经心,更以倨傲姿态面对求助无门的灾民”,赖清德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难道以为自己下乡‘勘灾’是去供民众瞻仰歌颂的?”台湾学者翁履中投书指出,在最需要实事求是、真诚面对问题的当下,却只剩“作秀”“口号”与“沉默”。他呼吁,赖清德当局应回到民众立场,倾听灾民真实需要,而不是搞一场场政治表演。

  此外,在救灾议题上,赖清德当局竟将“蓝绿”县市区别对待,充斥政治算计。据统计,此次台风造成台湾中南部多县市香蕉、文旦柚等农作物种植业损失惨重。其中,蓝营执政的云林遭受重创。然而,台当局农业主管部门公告的全品项、免现勘现金救助仅涵盖绿营执政的台南和嘉义,未见云林,引起舆论哗然。赖清德此等狭隘的政治算计背后,再次暴露了其“只问蓝绿,不分事实”的施政逻辑。

  台风来袭,一些地区的受灾民众连基本的水电都无法盼到,赖清德当局不思积极救灾,反而倾尽全力推进针对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的“大罢免”,甚至不惜编造“电线杆倒塌只因蓝白砍掉预算”的谎言。台中市长卢秀燕指出,民进党公职人员至少有1000人,不去救灾,却在搞“大罢免”。台北市长蒋万安批评民进党“只搞政治,不办正事”,呼吁当局停止政治斗争或内耗,而应同心解救、帮助受灾的民众。“根本没有在帮灾民的忙”“心中没有百姓,只会搞对立”“果然在民进党心中,救灾哪有搞‘大罢免’重要”“后悔投票给民进党”——社交媒体上,台湾网友对赖清德评论纷纷,撕开其“政治高于民生”的真面目。

  民进党当局吹嘘多年的“非核家园”与“绿色能源”政策,在此次风灾中进一步破产。屏东海上光电浮台残骸遍布海边,嘉义新埤滞洪池光电板被吹得不成形状,台南北门的全台最大光电场周边居民无电可用……台风过境,民进党当局重金打造的“绿色光电”不堪一击,暴露出其能源政策的巨大问题。嘉义、台南等地因台风损毁的太阳能光电板约13万片、共2000多吨,大量黑色结构体遍布岸际,环境部门称还要一个半月才能清除完。灾区民众不但要承受酷暑天气下的断电之苦,还担心破损材料与固定构件释放有害物质、污染生态环境。

  风灾面前,赖清德心心念念的“社会韧性”也广遭质疑。据报道,即使台电宣称夜以继日地抢修,仍有民众过了10多天没电的日子,“很难想象这是在21世纪”。台湾《中国时报》社论指出,民进党当局所谓“社会韧性”的种种策划,被证明完全是政治目的挂帅、认知作战优先,对此次风灾应变中的预警作为、基础设施备援、社会组织协调动员等毫无贡献。“全心沉溺‘大罢免’,救灾能力大破功。台湾人的苦头,何时才是个头?”

  灾难面前,最见当政者的良心。一场台风,吹出赖清德编织谎言的种种虚妄,撕下其一重又一重的虚伪面具。从政治作秀到救灾迟缓,从撕裂社会到多项政策崩塌,赖清德用其行动证明:其唯一擅长的,是收割一党一己之私的政治算计,而非守护台湾民众的利益和福祉。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公告/易动市县决策网工作证全部作废(2025年8月28日之前的)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校地合作,农用酵素助力长子县乡村振兴 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将迎来新国标
庐山西海:夏日里的“西海蓝”与水上运动天堂 山西文物安全:线上线下融合监管,守护五千年文明 南矶湿地保护区八月鸟类调查:记录82种鸟类,麋鹿现身 《南京照相馆》香港热映,观众好评如潮 大学生兼职出借个人信息惹上官司,法院判赔2万元
数字化手段助力世界遗产保护:杭州“数智运河”提供创新范例 古风团播:青年群体中的“国风新消费”热潮 启动仪式在铅山隆重举行|上饶市2025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后岩村: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刘道胜与三清山平安义警代表座谈 共话基层治理新路径
渝企携手中白工业园,共拓“一带一路”新机遇 北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8万羽和平鸽展翅,迷路信鸽获市民暖心救助 峨眉武术热与乐山文旅新风貌 云南鲜花咖啡:两岸交流的“高原特色纽带” 西延高铁全线接触网贯通 为联调联试筑牢基础
高校迎新机器人“上岗”:科技赋能开学季 折射中国机器人产业新活力 沈白高铁启动模拟载客试运行 为东北振兴注入交通新动能 乐平市长吴艳调研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新疆抗震安居工程:从“忧居”到“安居”的民生跨越 千年古塔“出圈”背后:当“绿色能量窗”遇见文物保护
浙江攻坚“人工智能+海洋” 三年打造十大标志性场景抢占高地 香港特区官员热议抗战胜利纪念大会:国家强盛是香港发展坚实保障 黄河“几字弯”治沙记:从“阎王鼻子”到生态屏障 布鲁斯·威利斯与额颞叶痴呆抗争:家人守护下的硬汉余晖 上合组织农业合作谱新篇:中国技术与人才共筑区域粮安防线
海南榴莲丰收季落幕 国产鲜品凭"树上熟"优势站稳市场 北京查处冒用名校名义培训案 揭秘五大“蹭名校”套路 U23亚洲杯预选赛D组:中国U22 2-1险胜东帝汶 拜合拉木王钰栋建功 新式茶饮:以体验创新与健康升级打开茶文化新窗口 三星堆文创破圈:千年文物变“带货顶流” 年销超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