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变绿洲:阿拉善百万亩梭梭林的“绿富双赢”之路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947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中纪央媒网报道  走进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绵延的绿色颠覆了人们对沙漠的传统认知。这里的百万亩梭梭苁蓉产业基地芒来示范区,连片梭梭在黄沙间舒展枝叶,绿意从脚下蜿蜒至远方。很难想象,这片生机盎然之地,曾是“一年到头不见绿,吃饭锅底落黄沙”的不毛之地。

“小时候哪有这么多绿!”当地农民王刚回忆,风一刮,黄沙遮天蔽日,连饭锅都落着沙。“那时总盼着家门口多些树、少点沙。”这份期盼,自2012年当地决定人工种植梭梭林始见转机——为阻挡乌兰布和沙漠流沙“吞掉”贺兰山低丘,守护黄河与贺兰山,宗别立镇启动治沙工程,却一度遇挫:“第一年春种的梭梭几乎没活。”阿拉善左旗林业工作站工程师刘宏义说,技术不足、防护缺失让幼苗或被沙埋或枯于烈日。

众人未气馁,转而尝试“反常规”的秋季造林。“秋季造林不仅省水,每亩少用450公斤、省15元,还将造林窗口期从春季拉长至春秋两季,更让幼苗成活率提升5到10个百分点。”刘宏义介绍,这一突破让治沙成果有了坚实保障。

如今,芒来示范区已培育43万亩梭梭林,东西绵延37公里、南北宽23公里,如绿色屏障阻挡沙漠东南移,遏制泥沙入黄,守护贺兰山生态。全旗人工梭梭林突破303.6万亩,天然梭梭林达350万亩,形成纵贯南北的生态屏障。

这道“绿屏障”更成了“钱袋子”——当地人给梭梭接种“沙漠人参”肉苁蓉,既固沙又增收。曾在外打工的王刚,听说家乡种苁蓉能致富,辞工回村,种7000亩苁蓉并带动乡亲,成了致富带头人。“比打工挣得多,还能陪老人。”目前基地已接种近53万亩肉苁蓉,农牧民从“守沙愁生计”变为“靠树赚票子”。

“我们摸索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模式。”阿拉善盟林草局副局长潘竞军介绍,农户年均增收近2万元。更深刻的变化是,造林从“要我造”变为“我要造”,农牧民成了生态建设主力军、守护者与受益者。

从黄沙肆虐到绿意满沙丘,从生态保护到绿富双赢,阿拉善百万亩梭梭林不仅改写了沙漠模样,更走出生态经济双重变革新路,为沙漠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治沙样本”。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公告/易动市县决策网工作证全部作废(2025年8月28日之前的) 江苏省射阳县城:我美丽的家乡 江苏盐城:一片新气象的蓬勃展现 铅山生态环境局开展“零点行动”严查夜间环境违法行为 鄱阳湖水位走低 提前进入枯水期
无锡新安与苏州望亭携手共谱非遗传承新篇 韩磊妻子其其格发声明称被冒充身份 就职工持股会案件,宗馥莉已向最高法恳请依法加快处理 我国科学家在6G无线通信领域取得新突破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姚名达:从史学大师到抗战英烈
苗乡“村晚”奏响文化传承新曲 中国田径队备战世锦赛 多位“新人”期待首秀 三沙市成功种植珊瑚苗10万株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首批入境展品运抵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保健食品管理新标准拟于近期发布
国台办:台湾各界代表人士来京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堂堂正正、无可非议 七夕嬉水度佳节 保亭以水为媒“浇”友乐翻天 深圳政协召开“一起来商量”座谈会 为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建言献策 京城胡同焕新记:千年文脉与现代烟火的交响 黎族文化引客来 茶旅融合促振兴
夏季孩子情绪管理:理解诱因与科学引导 香港成立“体育管治诚信联盟” 多方协作提升体育总会管治水平 租到“甲醛房”退租遇阻 法院判决:房东须返还租金保证金 七夕临近成都“浪漫经济”升温 餐饮鲜花预订量激增 红色根脉绵延处,老区振兴起新程
京山“网球育人”:小球转动县域体教融合新样本 中式美学唤醒文化共鸣: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创新之路 柳梧铁路引入AI智能技术 打造"智检+管控"施工新模式 刚柔并济守匠心 文旅融合焕新生——白玉河坡非遗园区开园启新程 云南民航发展史馆昆明开馆 百年航空史见证边陲担当
莎车老城:非遗“活态”传承点亮文旅新图景 天津中欧(中亚)班列高效运行 构建上合组织成员国物流新通道 柳州:“水质冠军”柳江激活生态经济双引擎 国防部:赖清德当局对美方予取予求掏空台湾 多领域势头良好 澳门经济动能澎湃